ID: 7250765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5656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课件,26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 第二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明确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过程; 2.了解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和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概况; 古代人地思想 1 古代的四个阶段 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 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 2.农业革命以后 3.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4.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教材P94和P95,小组合作学习,按表格中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 讨论: 古代的四个阶段 相应的人地关系思想 1.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 2.农业革命以后 3.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 4.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教材P94和P95,小组合作学习,按表格中四个阶段,填写表格内容,回答: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内容是什么?是如何不断进步与演化的? 讨论: 肤浅,被动适应环境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论 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 远古时期,古人类惧怕老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人类活动:采集狩猎为主,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 主要环境问题: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 人地关系:依赖、敬畏自然,被动适应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宿命论、有神论 崇拜自然 采集渔猎文明时期 一、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1.采猎文明— (1)生产力水平 : (2)环境问题: (3)人地关系 : 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 崇拜自然 这一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 极低 人类被动适应自然时期 (1)生产力水平: (2)环境问题: (3)人地关系: 提高 这一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 2.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出现局部环境问题,如过垦、过牧引起的生态破坏 。 对抗性增强,利用、改造自然。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 2、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环境决定论 天人相关论 人定胜天 因地制宜 教材P96页“探究活动”题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决定修建一条渠道,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但是,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该县人民不畏艰辛,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1. 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红 旗 渠 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  “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解决当地生活生产用水缺乏问题,同时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引水工程对本县及邻县生态环境的负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负作用。 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植被的破坏也可能引起滑坡、水土流失等问题。 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可能会导致滑坡;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上的植被,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现代人地思想 2 这一时期人与环境是一种什么关系?为什么? 生产力水平:水平大幅度提高 人类活动: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开发达到了空前规模和高度 主要环境问题: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公害 人地关系:征服自然,主宰自然 人地关系思想: 地理环境决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