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二年级 历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洛阳龙门石窟 大同云冈石窟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孝文帝前期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后期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目 录 一、北魏孝文帝前期的改革 均田制 租调制 三长制 俸禄制 改革重点:建立新制 (一)改革背景 1、民族交融的趋势已出现。 (一)改革背景 嘎仙洞 平城 1、民族交融的趋势已出现。 2、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 (一)改革背景 1、民族交融的趋势已出现。 2、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 3、北魏的统治面临着许多严重威胁。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北史》 鲜卑贵族民族歧视政策激化民族矛盾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魏书》 宗主督护制激化地方豪强地主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官吏)“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魏书》 宗主督护制激化地方豪强地主与中央政府的矛盾, 以及农民与地主、鲜卑贵族之间的阶级矛盾。 据统计,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471—480)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 ———白寿彝:《中国通史》 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激化社会矛盾 (一)改革背景 1、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统一了北方。 2、民族融合的趋势已出现。 3、北魏的统治面临着许多严重威胁。 4、冯太后与孝文帝(拓跋宏)接受了汉文化,力主改革。 冯太后与孝文帝 (二)前期改革内容 均田制 措施:推行均田制,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属于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作用: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推动北方经济恢复,抑制土地兼并。 (二)前期改革内容 租调制 措施:实行租调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 作用:改变了原先征税的混乱局面,农民负担减轻,政府收入增加。 (二)前期改革内容 三长制 措施:废除宗主督护制,设立三长制,直接控制农户 作用:使大量人口脱离豪强地主, 成为政府控制的编户,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二)前期改革内容 俸禄制 措施:制定官俸制,惩治贪污 作用:吏治有所好转,农民安心生产 二、北魏孝文帝后期的改革 移风易俗 改革重点:移风易俗 齐 “ 崤函帝宅,河洛(洛阳)王里,因兹大举(迁都),光宅中原。” ———《魏书》 平城 洛阳 柔然 (一)迁都洛阳 齐 平城 洛阳 柔然 高祖(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 (一)迁都洛阳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魏书》 “深慕汉化” (二)后期改革政策:移风易俗 材料1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魏主雅重门族,……诏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弁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资治通鉴》 改汉姓 定族等 材料2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 三十以下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室。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魏书》 改穿汉服 改说汉话 改籍贯 材料3 孝文帝本人带头选汉族女子进宫,同时,他又为六个弟弟娶汉族女子为妻。在孝文帝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