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65872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七第2节 自上而下的改革 课件 (共38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7777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民,自上而下,PPT,38张,课件,改革
  • cover
课件38张PPT。 黑暗的王国,没有光线,没有温暖,没有活动余地;腐烂潮湿的浊气使人感到是一座黑暗拥挤的监牢。 ———杜勃罗留波夫(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统治危机 (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农奴制导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复习旧课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而死,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尼古拉一世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尼古拉一世的长子。年轻时广泛出游,到过欧洲,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在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开始着手推行改革。亚历山大二世 (1855-1881年在位)阅读下列材料: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谈话回答:(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 (2)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选择自上而下的道路?第七章 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近代化含义:它在经济领域的变化叫工业化、全球化, 其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化、都市化, 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是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是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一、“二一九”法令(解放法令) 1.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 (3)亚历山大二世的准备: 态度:明朗而坚决 特点:缓慢而谨慎 机构:秘密委员会、农民事物总委员会、各省贵族总委员会 舆论:公开讨论、化解阻力 方案:反复研究、集思广益 (4)具体内容: A、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或干涉其生活; 作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B、经济上: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赎买土地); ① 规定土地属地主所有,但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多少、肥瘠由地主决定; ② 农民必须付高额赎金赎买份地,而且在赎金付清前,农民仍须给地主服老役,交代役金; 作用:a、促进农业的发展; b、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C、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法令规定村社负责农民份地赎金和赋税的缴纳,付清赎金后,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才能脱离村社,如果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活干,也必须得到村社的书面许可证。 作用: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时间安排:赎买前另设两年过渡期 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的场面图片观察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于是农民纷纷举行暴动,仅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就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资料回放学思之窗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 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你怎么样理解农民的变化? 改革使农民发生了一些变化: (1)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和公民权利; (2)农民可以获得一块份地。 但改革便没有使农民一切都改变: (1)改革后农民仍受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2)赎金高于地价,改革是对农民的大规模掠夺; (3)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学思之窗2.农民为解放付出的代价和农民暴动: 改革并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从土地分配的情况来看,农民所得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要小,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两三倍的赎金。地主总是以各种手段向农民“割地”,全国平均“割地”达到18%,在土地肥沃地区达20-40%,少数地区甚至达到一半。所以,当农民真的“解放”以后,实际上已变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