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75000

3.1 观测气温 教案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48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观测,气温,教案
  • cover
第1课观测气温 —、教材解析 教材直入主题,揭示空气的温度就是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 表明“气温”是描述天气的一个重要的“量”,然后设置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学会 测量气温。活动1 “测气温”从引导学生猜想校园里什么地点、什么时候的气温 最高入手,再用“我们的猜想正确吗”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兴趣,进而 引导学生选择校园里的不同地点,连续定时测量那里的气温,以获取数据来验证 自己的猜想。让学生在测量气温的实践中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学习数据的记录 与处理,作出气温变化图,学会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然后安排一个拓展活动,发现两周中气温变化趋势。此活动是活动1中所学的观 测记录方法、数据整理分析技能的再迁移运用,且要求更高。需要学生能坚持中 长期的观测,才能获取数据,在此基础上自主绘制两周的气温变化曲线图,通过 分析发现两周中的气温变化趋势,最后延伸到资料查阅,尝试了解引起气温变化 可能的原因。课文结尾部分是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介绍,他卓越的成就可以激发学生观测的动机,他是坚持长期观测的榜样。 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知道一天里气温变化的规律。 科学探究 会使用气温计。学习测量气温的方法,定时观察、测量并记录校园里不同地 点一天的气温变化数据。 学会用曲线图来整理分析数据,发现一天中、两周中气温变化趋势。 科学态度 观测气温活动中能认真细致,如实记录,体验合作的愉悦 气温观测。 三、 教学准备 气温计、活动手册,有条件的学校建立校园气象观测站。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1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气温的观测、记录,第2课 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据的整理:绘曲线图、分析曲线图, 布置观察任务。 教学导入 本节课的导入建议教师利用单元页,辅之不同天气图片 或视频,或让学生回顾观察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天气现象,然 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描述,梳理描述天气 的要素,提问学生怎样观测?需要用什么工具?引领学生从 关注天气到观测天气要素,知道气温是描述天气的一个可测 量的量,再开门见山地给出了气温的定义,将学生的兴趣、 注意点很快地引向了教学的主题,接着介绍用来测量气温的 温度计叫气温计。让学生学习使用气温计,并会正确读数, 然后测气温展开教学。 活动1 测气温 1- “测气温”这一个主题活动,活动按“猜想一观测记 录一整理分析一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展开。 2.本课的小组室外分散活动形式与持续一天的观测活动时间形成了组织教学 的难点,有效的教学组织是活动能有效进行的必要保证。每一个活动小组要有合 理的人员分工,同一观测地点不要同时集中过多的小组,要做到有序安排,教师 要注意巡视与指导;为了使活动能持续进行,观测与记录气温的时间点应该结合课间休息的时间安排。 百叶箱是观测气温的专用设备,没有实物供学生观察的学校应该让学生观 察百叶箱的图或视频。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习中学生尚未学习曲 线图,因此本课设计的曲线图上呈现了温度计,以此降低难度, 以直观的形象来指导学生学习绘制曲线图。它也具备了曲线图的 某些要素:纵轴、横轴(教学中可介绍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词); 教师制作课件时,可以先呈现有温度计的曲线图,待标点连线 后,将温度计隐藏去掉,这是向规范的曲线图过渡的一种形式。 曲线图的绘制是依据二维表格中学生观测所记录的数据。在学生 动手绘制前,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比较详细的指导示范。曲线图 的分析从找最高、最低点,到曲线的变化趋势,到趋势变化的快 慢判断都要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 每一个小组只观测了校园里的一个地点的气温,在 完成了绘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得到一天里气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