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75003

3.2观测云和雨 教案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320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观测,云和,教案
  • cover
第2课观测云和雨 —、教材分析 与气温一样,云和雨也是重要的天气要素,可利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 本课设置了 “观测云”和“测量雨量”两个活动,引领学生分别观测云和雨 这两个天气要素。 活动1 “观测云”设置了观察云量和观察云的形状两个观察探究环节。观察 云量环节,教材先让学生了解用云量划分晴天、多云、阴天的规则,再引导学生 观测天空中的云量,并用规则判断今天是什么天,进而建立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 联。观察云状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云的形状多样、会变化,云的形状与天气 密切关联。然后利用指南车信箱资料从云的介绍到降水的形成,巧妙过渡到雨量 的测量。平时人们常根据雨滴的大小而不是根据雨量来判断雨的大小,学生更是 如此。所以教材利用“怎样判断雨的大小呢”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弓I导 学生开始对雨的观测活动。 活动2 “测量雨量”按“制作雨量筒-制订测量计划-搜集测量数据-整理 分析数据T对比分析区域降水量”的流程观测雨量,发现不同区域降水量的分布 规律。结合雨量等级表能判断雨的大小,使学生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 断的。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观察、实验、制作、分析数据等探究技能。 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 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 科学探究 能初步学会依据云量、典型云状判断天气情况。 会制作简易的雨量筒并用其测量雨量。 科学态度、STSE 在观测云和雨的活动中,逐步养成观察细致、善于合作的习惯。 三、 教学准备 云状图、雨量筒或制作简易雨量筒的材料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可以借助教材导入语直入主题,也可以从上节课学习了观测气温,这 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另外两个重要的天气要素云和雨来进入。更可以将导入部分设 计得生动些,剪辑制作云和雨的短视频,生成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正式教学。 活动1 观测云 观测云的活动从云量和云状两方面进行。教材先介绍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把 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并迁移运用到实地观测。除了云量的观测, 还有云状的观测,教材选择呈现了云的三种主要形态进行介绍。活动旨在让学生 学会观测方法,并开展实地观测,进而利用云量描述天气,利用云状判断天气或 天气变化。 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日常工作中所记录的云量实质为观测员所 看到的视云量。云量的观测全靠目力估计,观测员本身的主观成分大,加上云在 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常常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给观测记录带来不少困难。为 了让学生初步掌握云量的观测方法,先要明确标准,就是把天空当作一个圆,将 看到的云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占据天空的多少进行区分,教材用图示表达了 晴天、少云、多云和阴天的云量区间。 云状观测的教学,教师可大量找寻视频和图片,作为教学的补充。教学时要 尽量借助图片和视频,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拓展一些常见且典型的云状图,当 天空中出现这样的云时,一般是什么天气,或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变化。 学会了方法后教师再借助教材指南车信箱介绍的资料将教学过渡到雨,进入 下个活动的学习。实地观测云可以把室内部分的课(含活动2的室内部分)上完 后,再组织学生外出到操场观测云。 活动2 测量雨量 本活动旨在让学生知道雨的大小是根据雨量来判断的。而雨量是可以借助雨 量筒或自制的雨量筒进行测量的,然后需要结合雨量等级表判断雨的等级。 在教学中,可以先用谈话法了解学生平常是用什么方法去判断雨的大小,教 师可依据学生的回答伺机引导学生可以从雨后积水的多少,来认识科学地判断雨 的大小应该以雨量为依据,因势利导地使学生进入测量雨量的学习。 教学中还应注意:①让学生知晓雨量筒是测量雨量的仪器,应该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