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75008

湘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 3.4 天气预报( 教案)

日期:2025-04-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1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天气预报,教案
  • cover
第4课天气预报 —、教材分析 掌握了气温、云和雨、风等天气要素的观测后,学生发现这些可测量的量能 够分析和判断天气变化,甚至发现一些规律,会联想到天气预报。但天气预报究 竟是怎样进行的,从古到今经历着怎样的历程,现在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为什么那 么高,但也偶有预测不准的时候,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 本课就依从天气预报技术科技史发展的脉络:“古人经验观察的预报-现代气 象台基于科学观测的预报”,用接受式探究的方式,引领学生搜集“天气谚语” “气象台预报天气的工具和方法”等信息,让学生理性分析经验预报的意义和局 限、现代科技的精准和高成本。设计了 “搜集天气谚语”“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 气的”两个活动,介绍了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简要介 绍。第一个活动不只是一个搜集资料的活动,更重要的应该是学习天气预报方法 的活动。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经验型的预报虽然准确率不高,但方法应用性更好、 操作性更强。第二个活动是了解现代科学的天气预报过程,以拓展学生的科学视 野、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最后关于气候的部分是承前启后的用心编排,学 生需要知道天气和气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懂得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需 要坚持长期的观测记录和分析;关注当地的气候是怎样的;持续的观测所获取的 事实性材料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探究技能,培养学生做 价值判断时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天气谚语是人们长期观察天气现象的经验总结。 知道气象台预报天气的过程,了解气象灾害预警的意义及对我们生活造成的 影响。 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科学探究 能依据天气谚语来预报天气。 会搜集天气谚语等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科学态度 对人们是怎样预报天气的,有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 教学准备 天气谚语与其他有关天气预报的资料 四、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导入 可以谈话引入:人们从来都在关注和观测变换的天气,更期待能准确预测未 来的天气,能给人们安排出行、穿着、工作、种植、养殖、学习等带来便利。教 师可以提出问题“知道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便利?请举例说 明”,旨在引发学生对预报天气的兴趣。天气谚语就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实践中观察天气现象的总结…… 活动1搜集天气谚语 活动目标旨在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学习预报天气;知道天气现象 能影响动植物的表现。 活动建议: 课前教师应搜集天气谚语,也应指导学生搜集天气谚语。 某些天气谚语具有地域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搜集、学习和应用时要注意。 天气谚语里有一大类是根据动物的行为来描述天气变化的,这类谚语从另 一角度来说,反映的是天气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看谁搜集的天气谚语最多,记住的天气谚语最多”的 活动,能很有效地促使学生学习和应用天气谚语。 5-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天气谚语”,归纳采用的基本方法:搜集观 察的现象,统计过去发生的结果,用结果预测未来,但未追寻产生现象的本质原 因,从而导致预测的准确率不高。引发学生追问预报天气要从哪些本质要素出发, 关注“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阅读气象台是怎样预报天气的 阅读提供的材料,首先出示了现代气象观测的先进手段,简要介绍气象台的 天气预报要经过“气象探测” “分析预测”和“气象服务”等过程。然后介绍了 天气预报对气象灾害的预警意义以及关于气候的知识,唤起学生对当地气候的 关注。 活动建议: 1-这虽然是一个阅读活动,但不能只是简单的阅读,应该是“读一讲一议” 的过程。 读:阅读资料。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和大概面貌。教 学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