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83158

粤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第16课 项脊轩志课件(70张)

日期:2025-10-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1833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教版,必修,第四,单元,16课,项脊
  • cover
(课件网) 谜语:衣锦还乡 (打一明代散文家) 归有光中学学科网 一间小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解题: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项脊轩”,有怀宗追远之意。 zx组卷易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志与记的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和三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文体知识 1.归有光字熙甫,号 ,别号 ,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 文集》,代表作除《项脊轩志》外,有《 》、《 》、《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具体而言,选材上多着眼于 ,以此表现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间的深情,文笔 、 ,感情 ,细节 。其散文对清代的 派影响很大。 2.“志”即“记”,是古代一种 、 的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日常生活 和 ,表达 、 的感慨以及对 、 和 的深切怀念。 震川 项脊生 震川先生 震川 先妣事略 思子亭记 寒花葬志 家庭琐事 清淡朴素 自然亲切 真挚深沉 生动传神 桐城 叙事 抒情 项脊轩 家庭琐事 物在人亡 三世变迁 祖母 母亲 妻子 语 音 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中闺 扉 兀坐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 xuān lù qì yuán dài cuàn yù b? guī fēi gū hé hù Jiōng y?u sh?n y?n háo wù páo qī xiào lài z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首句:判断句 旧:原来的,旧的 仅:只有 方丈:一丈见方。 项脊轩,就是旧日的那间南阁子。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得下一个人居住。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下:向下。名作状。 案:书桌 顾:环顾 北向:向北。 这是间历经百年的老屋,灰尘泥土向下渗漏,雨水直往下滴。每当挪动一下桌子,环顾四周也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屋子)又是朝北的,照不到阳光,一过中午室内就昏暗了。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上:从上面,名词做状语 使不上漏:使之不上漏,省略句 前:在前面,名词做状语 垣墙:筑起围墙,名词做动词 以:用来 当:阻挡 我略为修补,使(它)不从上面渗漏下来,前面开了四扇窗,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阳光,借助日光的反射,室内才明亮起来。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在 美景 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花、桂花、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美景。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偃仰啸歌:或俯或仰,大声吟诵。 万籁有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能听见。 借来的书放满了书架,我或俯或仰,高声放歌,大声吟诵,有时则静默独坐,外界的各种声音都听得见。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寂寂: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