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7868

部编本八年级下册《阿莫西夫短文两篇》同步课件(34张PPT)+同步教案+同步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1次 大小:7133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同步,34张,学案,教案,PPT,编本
    (课件网)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把握作者在两篇短文中阐释的观点。(重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体会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难点)   3.激发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重点) 阿西莫夫(1920 —1992) 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科幻、科普作家。曾获代表科幻世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泰斗。代表作有《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 第一课时 背景链接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为了地球生命史上的一大悬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恐龙灭绝的假说纷纷出现,展开了一场大争论。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中受到启发,追寻恐龙灭绝原因,写成此文。 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遗骸( ) 褶皱( )( ) 地壳( ) 岛屿( ) 两栖( ) 铱( ) 潮汐( ) 追溯( ) 蟾蜍( )( ) 衍射( ) 2、解释下列词语 ⑴俯冲: ⑵天衣无缝: ⑶褶皱: ⑷劫难: ⑸致密: ⑹追溯: 预习设计 1、给加点字注音 遗骸(hái) 褶皱(zhě zhòu) 地壳(qiào) 岛屿(yǔ) 两栖(qī) 铱(yī) 潮汐(xī) 追溯(sù) 蟾蜍(chán chú) 衍射(y?n) 2、解释下列词语 ⑴俯冲:(飞机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飞。 ⑵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⑶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力而形成的波状弯曲构造形式。 ⑷劫难:灾难,灾祸。 ⑸致密:细致精密。 ⑹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分析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观点(议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部分(2-14):说明过程—用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并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三部分(15):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突出“恐龙无处不在”和大陆漂移假说这一主旨。 合作探究 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结论?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为了说明清楚对象,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在南极及其他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作者首先想到了什么? 2、恐龙能在今天的南极地区生存吗?为什么?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结论?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为了说明清楚对象,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陆在漂移,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