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2903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141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课,得天,厚的,大河,文明
  • cover
课 题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总课时 第7-8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 设计者 吕建忠 授课时间 9.11-9、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图文结合,了解四大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起源,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 体会大河流域在世界文明起源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感知和体验不同文明的内涵和魅力,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世界文明起源的大背景下,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古老悠久与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了解大河流域对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和体会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理解和领会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课 活动一:认祖归宗出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图片;活动二:出示《四大文明古国》位置图观察四大文明古国 学生欣赏、辨认,由此引出四大文明古国在地图上确认四国大致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这四大文明古国均有一个共同点?(均发源于河流。) 通过直观图片及辨认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调动学生以有的知识对四大文明古国稍作感性认识。使学生有更为明确的空间概念。 新课教学过程 观看视频埃及的农业文明指导学生阅读图2--1古代埃及和图2--2收割者尼罗河孕育了埃及的农业文明,难怪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歌唱尼罗河。古埃及的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展--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小国 思考讨论:1)埃及位于哪个洲?哪里的自然条件如何?2)河水泛滥会造成水灾,可为什么埃及人们却渴望尼罗河泛滥? 引导学生回忆七年级的气候类型,描述古代埃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气候、河流) 阅读图2--2收割者,思考讨论:1、你能看出古埃及什么文明比较发达?2、假如你是图中的收割者,请你向我们讲述一下你们是如何利用尼罗河发展农业?(展现)诗,有感情地朗读。阅读教材,画出古代埃及历史发展的时间轴。 了解埃及农业文明的形成与尼罗河等自然条件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热爱,以及尼罗河对埃及文明起源的意义。可以培养学生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新课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图2--3新月沃地, 思考:(1)说说这一地区近年来有何重大事情发生?(2)说说这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河流)。人们是怎样克服自然的挑战的?(3)早期居民有哪些?(4)完成两河流域统一大任的是谁? 突出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由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为什么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归纳、整理能力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古代埃及和古代巴比伦文明的奥秘,了解了这两大文明的起源。今天我们将继续揭开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古老文明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观察图2—4古代印度,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正是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才创造了人类灿烂的古代文明 分析讨论:1)印度半岛的地势是如何的?自然条件又是怎样的?这种自然环境对印度文明有何影响?(2)印度成为文明发源地的优势在哪里?(3)古代印度对周边国家产生的影响源自于哪些因素? 突出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的影响,由学生自主发现与探索:为什么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 过渡 播放歌曲《长江之歌》,思考、讨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歌颂和赞美长江和黄河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过程 指导看图2-5并结合已学的知识探究:为什么说黄河、长江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