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32079

人美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第3课 竖弯钩》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5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8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三年级,书法,下册,第3课 竖弯钩,教学设计
  • cover
《竖弯钩 》 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观察认识竖弯钩的形状特点,分析它的运笔方法,运笔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认真按运笔方法运笔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体分析竖弯钩的形状,粗细变化。 教学难点:运笔方法,出钩的方法。 教学关键:调动学生先独立分析,学习,找出书写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符号,在应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中的楷书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基础,楷书基本笔画是学好楷书的基础,它好比是自行车的零件,要想整车好必须零件好,所以练好笔画 非常重要。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笔画,是什么呢?我出个谜语大家猜猜好吗?“有竖有横也有钩,笔顺经常在最后”是什么笔画呢? 生:猜谜,教师出示竖弯钩挂图。 我们古代人把它比作一种动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天鹅浮水的图片。 你知道古代人给竖弯钩起了个什么名字吗?浮鹅钩 这么有趣的笔画我们自己观察,分析体会一下好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白板上的图像,分析竖弯钩的形态特点。 2、观察竖弯钩的粗细变化特点,以五指代替笔在纸上演示出轻重变化。 3、思考竖弯钩的运笔路线怎样。 4、动手书写找出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两分钟后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观察,学习体验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独立书写练习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三、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提示 (1)、从笔画各个部分的正与斜,粗与细,弯度上分析笔画特点。 (2)、大胆推理竖弯钩的运笔路线。 动手书写后想一想,既要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更有对不足之处加以学习。 2、学生自学后讨论,汇报难点 3、教师讲解 (1)、复习一下横和竖的运笔方法后,再演示讲解竖弯钩的运笔方法 (2)、强调笔杆的角度,出钩前顿笔蓄势 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教师再书写板演 四、展示评价 1、展示学生书写中的有代表性的优秀笔画与问题笔画,并进行讲评。 2、教师讲解眼高手低,就是观察认识与动手能力之间的问题。 五、总结拓展 讲解王献之练字与《十八缸水的故事》。调动学生练习毛笔书法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教学反思 司兴安 毛笔书法具有工具复杂,笔法复杂,操作困难,实用性小等不利因素,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创建和谐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学校科研课题的要求,需要我们克难进取,精心地设计课堂认真地组织教学,不断地总结优点与不足,为我们将来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进行了竖弯钩的运笔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本节课教学,重点放在竖弯钩的收笔及横在“上”字中的应用,笔画教学与练字都有,同时进行。我认为本节课的优点或成功之处是能在开始练字时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书法含义进行解释,结合字帖的出处,将放大的精品的碑刻的汉字,呈现给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书法审美教育,使学生的认知上升了高度,加强了学习毛笔书法的目的性教育。教师能将黑板上的立面示范与学生桌面的平面示范相结合,效果自然是比较突出的。同时以大毛笔蘸水书写与蘸墨书写相结合互相弥补不足,相映成趣。整个课堂教师以严格管理,规范要求贯穿全局,没有发生大小课堂事故。教师善于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因素,使得学生练习热情高,效率高。能够充分发挥“精讲多练”的作用,非常符合书法课堂要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