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52376

北师大版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 撇折》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3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三年级,书法,上册,第12课 撇折,教学设计
  • cover
第十二课《撇折》导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书法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撇折》。 本课时设计以《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遵循书法以及书法教育的规律,以及欧体楷书的基本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书法的心理特征,采用“学本式”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撇折的基本写法,了解撇折在不同字里的写法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积极乐于参与到书法课堂中来。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本节课的指导性文件。 著名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书谱》中有句名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观察对象要细密精准,模拟对象要相类相像。书法心理学认为:小学三年级正处于10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折期,正是这样同时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思维特点,为学生书法的接受与学习提供了关键的智力支持。是设计本节课在书法教学方面的理论支撑点。 “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教学模式:先学后导,互助展学的理念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是设计本节课的结构主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教学环节简述:课前师生交流,展示教师本人欧体书法作品 ,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播放欧阳询勤奋学习书法视频,展示欧体范本《九成宫醴泉铭》原碑拓片,整体感知欧体楷书。采用学本式的教学模式,从形态和笔法两方面教学撇折的基本写法,区别比较“玄”和“去”中撇折的不同,学习撇折在不同字中的写法差异。最后播放《从小学书法》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一步升华书法艺术的情感,陶冶书法艺术的情操。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撇折的基本写法,并能比较和分析撇折在不同字里的写法差异。 2.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积极乐于参与到书法课堂中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撇折的运笔方法,写出撇折的基本形态。 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用的毛笔,毛毡,教师本人书法作品。 学生:毛笔,笔架,毛毡,毛边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 师生交流,展示教师本人书法作品。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钦佩教师的书法水平,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二、导入新课 播放欧阳询勤奋学习书法的动画视频,以及九成宫的来历,引出书法教材。展出欧阳询的欧体范本《九成宫醴泉铭?》原碑拓片。引出课题:第十二课《 撇折》 【设计意图:通过欧阳询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态度,体现德育渗透。展出《九成宫醴泉铭?》原碑拓片,整体感知书法文化。为后面教学撇折作铺垫。】 三 、学习新课 (一)从字形方面学习基本笔画撇折 1.独立自学(师先出示自学任务,然后自学) (1)在我们身边和撇折形象相似的事物有哪些? (2)撇折这个笔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结合相似事物和笔画特点自己练习书写撇折。 【设计意图: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起源于图画,来源于生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书法的学习也是对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首先开始于感知觉,进而还包括记忆、想象、思维等更加复杂的过程。又根据“学本式”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故首先从寻找与撇折形象相似事物,整体感知这个笔画的形态,并独自试着练习书写撇折,这三个方面设计自学环节。此环节重点体现的是形象思维。】 2.展评环节 前两个环节采用学生口头汇报,第三个环节展示学生书写撇折的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