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61058

24 司马光 教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99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司马光,教案
  • cover
《 司马光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单元设计意图 文言文的学习是三年级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编排了《司马光》《掌声》《灰雀》。《司马光》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机智。学习本课,是文言教育的启蒙,也是文化教育的启蒙。 2.本课课后练习 课后设置了三到练习题。第一道是练习朗读并背诵课文,旨在积累语言。 第二道题目是要求学生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第三道题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区别,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古诗学习中了解了利用注释读懂诗歌意思的方法。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小学阶段首次接触文言文,对于朗读和理解文意还需要教师扶持。 三、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诵读文言文,享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巧设问答,领悟文言文简约中的智慧。教师要注重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和语文要素,以儿童化的方法试试教学,让学生在文言文诵读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结合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3.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背诵课文,学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六、教学难点 体会文言文的特点。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尝试读读课文。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初识文言文,植入传统文化元素 1.直接导入 教师激趣:欢迎来到三滘学堂!今天我们学堂要做的事情是读故事、讲故事。好吗?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的题目,伸出手,跟老师书空课题。题目里面有个要写的生字,这个字是半包围结构,扁口稍微写出一点(教师板书“司”)。 2.齐读故事的题目:司马光。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的名字就叫司马光,他姓什么呢? 预设:司、司马 预设:有同学说到了,他姓司马。司马是一个复姓,我们在《姓氏歌》里学过。你看,这些都是复姓,中国古代保留下的复姓一共有81个。 司马 司徒 上官 东方 公孙 长孙 欧阳 西门 诸葛 …… 3.教师小结:故事的主人公他姓司马,名叫光。今天的故事就开始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司马光》。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感。) (二)熟读成诵,享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可以在心里跟着读。 师朗诵: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认读生字。 指名领读生字。 着重引导以下字的意思:皆、跌、弃、持的意思。 看图理解“缸”和“瓮”的区别。 组词发理解“皆”的意思。读通句子“众皆弃去。” 朗读成语。 3.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反复熟读。 4.找不同。课件出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学生起立读文,要求读准停顿。 教师:这到底是什么文章呢?这是古代的人写文章的一种话。这样的文章我们叫:文言文(教师板书)。把它记在书上,课题左边。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学子们,我们一定要学好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