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摆钟》 教学目标 1.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2.多次观测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深入理解摆的等时性。 3.理解重复多次实验的意义,发展对计时工具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理解摆的等时性。 2.难点:相同时间内摆摆动次数实验方法的正确理解和操作。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秒表、铁架台、棉线、钩码、记录单各一份 2.其他材料:摆钟、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前面的科学课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没有准确的计时,火车难以有序运转,我们的上课作息难以高效运行,连我们国家高、大、上的北斗导航系统,其最核心的设备也是精确计时的原子钟。可见,准确计时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为了准确计时,古代人就想了很多办法。哪位同学认识这些?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来干什么用的?(教师用PPT出示图片,学生认) 大家都认识它是摆钟,为了知道它的工作原理,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机械摆钟。 (揭示课题:机械摆钟) 二、认识摆钟 1.介绍摆钟的组成。 2.初步了解摆钟的工作原理。 三、观察钟摆 1.集体测量,摆钟的钟摆一分钟摆动几次?(请三名学生上台示范,全班配合。第一次测量后让学生汇报结果,依据汇报结果的不同讲解:一个来回是摆一次。然后再次测量得到正确数据) 师问:一个数据能否说明摆钟的原理?不能,那该怎么办? 2.重复测量,分析实验数据。 3.得出观察小结: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60次,而且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以上我们通过观察得出了初步结论:摆具有等时性。问:它们能不能被我们认定为我们得出了摆钟的科学原理?不能,那该怎么办?(学生答:设计实验来验证) 四、“我们的摆”探究活动 1.活动一:观察我们的摆 (1)一条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摆。 (2)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摆的方向偏了,摆幅越来越小等,我们先不考虑这些。我们先把注意力集中观察摆在没十秒钟内摆多少次这个主要问题上。 (3)注意事项:摆绳一定要拉直;自由摆动不能推;摆动角度不能大;往返一次算一次;出现问题重新做。 2.活动二:“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次数(预计学生进行失败的实验,目的是提醒学生重视小组同学多人分工协作) (1)问: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相同呢? (2)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 每分钟摆动次数的观察记录 ??猜想:我们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选填“相同”或“不同”) 时间 前1分钟 中1分钟 后1分钟 摆动次数 (3)交流反馈:这个实验有些复杂,需要小组同学多人分工协作才能较好完成。 (4)学生讨论,怎样进行小组内的分工和配合进行测量。 (5)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果。 (6)全班一起得出结论:摆具有等时性。 五、机动拓展 1.关于摆,不同小组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相同的。对此,我们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学生答: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师:我们下堂课来研究这个问题。只有懂得了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我们才能设计出一分钟刚好摆六十次的摆来准确计时。 2.学生阅读书上68-69页《教堂里的“摆”》的内容。 教师围绕阅读材料提问: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时代?距离现在多少年?也就是说将近五百年前人类还没有准确计时的工具。是谁发现了摆的等时性规律?他是通过观察什么发现规律的?发现规律得到生活经验后他怎么做了?(学生答:设计并做实验)这就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当有初步发现后要做实验来验证科学规律。伽利略做出了计时工具吗?为什么?通过讲科学史让学生相信科学,不相信迷信。人类用几百年才发明的规律,我们在课堂上只用几十分钟就体验了,说明科学课教学的高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