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830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冀教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26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给,婆婆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送蝈蝈 领 看到 清波 让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带 想起 欢乐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 邻居 送给 田野 欢乐 童年 清波 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给盲婆婆送蝈蝈。 (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