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01839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时)课件(32张PPT+27张PPT)+素材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421348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PPT+27,32张,课件,2课时,中国人
    (课件网) 语文统编版 九年级上 第2课时 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本文犀利泼辣的语言风格,结合写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中一些句段进行深层理解。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 学习目标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结构,学习了驳论文的行文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味语言风格,深入分析文章。 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 、 、 。 2.议论文常见的驳论方法有:( )( ) 周树人 无产阶级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回顾练习 品味第三部分 鲁迅先生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你能举一两个例子吗? 1932年“1·28”事变前,日军叫嚣“上海一旦发生战事,4小时即可了事”,然而蔡廷铠、蒋光鼎率领第十九路军慷慨赴难,英勇抵抗,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死伤一万人,四度更易司令,坚持了一个多月,粉碎了侵略者的美梦。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长城抗战。军长宋哲元面对强敌时的誓词“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二十九路军大队面对敌人飞机大炮,敢于英勇赴死。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赞扬他们“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说法。这些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的希望。 分析讨论 这一类没有失掉自信心的人现状如何? (1)从人数上看:何尝少呢? (2)从特征上看: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地战斗。 (3)从处境上看: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分析讨论 鲁迅先生说“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这“一部分人”指哪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有怎样的表现。 指国民党官僚及所谓的“社会名流”。 表现: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怀古伤今”。先前信“物”信“地”,后来信“国联”,最后信起了神佛。 分析讨论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批驳敌论证的什么毛病? 批驳敌论证以偏概全的毛病。 分析讨论 品味第四部分 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意思是反动统治阶级及其舆论是不可靠的,不要受他们的蒙骗,要自己向社会的底层了解真实情况。 分析讨论 “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指古今统治阶级的欺骗宣传,尤其是当时政府的反动的欺骗宣传。  “筋骨和脊梁”指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分析讨论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照应题目,作回答,驳斥对方论点以偏概全。 点睛全文,呼应论点 分析讨论 写作技巧:一系列副词“总”“只”“一味”。“总”写出这些人的自得,“只”写出这些人的可怜,“一味”写出这些人的“可悲”。 这一系列词语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国民党官僚和所谓“社会名流“的脸谱,开始他们还能夜郎自大,自我炫———地大物博“,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自己的国土,他们渐渐觉得“地大物博”不可靠了,转而抓住所谓的“国联”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哪曾想所谓的“国联”居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听之任之,当人世间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失掉之后,他们竟然把希望寄托于那虚无飘渺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