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38174

2.3.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99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3.,鱼儿,一个,美丽,教学设计
  • cover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教学设计 ? 教材分析 《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是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中的第3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重点培养学生“能小组商议,明确活动规则”的能力。本课在观察实验之前和设计宣传保护水源资源的活动方案中,教材明显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准备器材、弄清操作步骤,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做”活动,了解水域污染的一些防治措施,知道沉淀、过滤和消毒是常用的净水方法,污染的水是可以通过净化加以利用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水的污染和防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不了解水的净化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会做沉淀和过滤实验。另外,同学们对于滤纸、烧杯、玻璃棒等仪器的使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应该能讨论、制作出过滤器并对污水进行过滤。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编排和学生情况,本节课的设计我侧重于训练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计划与组织的能力。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采取了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制过滤装置的方法,亲身体验多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科学,更加有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水污染的防治方法,意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的关系。 2.指导学生做好净化水的实验之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学会做水的净化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做水净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好水净化实验的计划与组织工作。? 难点:会用沉淀、过滤的方法做水的净化实验。 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法、讨论式教法、直观教学法。???? ? 学法:合作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表达与交流等。 教学准备? 有鱼儿的污水、自制净化污水材料装置、抹布、废液瓶、实验报告单、教学课件、实验室净化污水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古人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那些曾经让人羡慕的鱼儿今天生活得怎么样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然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 学生发言: 2.导入课题。 我们该怎么拯救这些鱼儿呢?(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 今天我们就来想办法把污水变干净,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课题)一起读。 【设计意图:用诗句加图片的形式导入,让学生清晰的观察到鱼儿生活状况的变化,深切感受到水污染对鱼儿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设计,不仅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2、大胆猜想,有理有据。 1.谈话 为了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些污水变干净。 请同学们都开动脑筋,大胆猜一猜 2.学生猜想 把污水放一会儿不动。(这种办法真简单,生活中有见过吗?)倒开水时水瓶底的开水很浑浊,妈妈会把它倒出来放一会儿,上面的水就变干净了。洗澡水放一会脏会沉到盆底。(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污水静置一段时间后,水中的一部分不溶解杂质就会沉到水底,这就是沉淀。(板书:沉淀) 把污水过滤一下。(是个好办法,你怎么想到的?)我看爸爸喝茶时用茶杯里小网挡住茶叶,这样就喝不到茶叶了。妈妈磨豆浆时用滤网过滤掉豆渣。(你的猜想有理有据很科学。)过滤也是净化水的一种常用方法。(板书:过滤) 在污水中加入消毒液消毒。(你懂得真多,令人佩服。)(板书:消毒) 【设计意图:猜想是对发现和提出的问题的初步分析和判断,带有预测和假设的性质。本环节设计为了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猜想要有科学依据。】 三、计划组织,实验论证。 (一)观察,杂质沉淀。 猜想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而实验是科学之父。你们的方法到底行不行呢?我们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为了让我们的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老师在实验之前就订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