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45340

5.2 制造平衡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2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制造,平衡,教学设计
  • cover
《制造平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教科书/大象-出卷网-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 主 题:生活中的机械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制造平衡》是在《机械是什么》这一整体感知机械的基础上,具体感知天平和杠杆的平衡。两个平衡游戏的引入,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明白平衡需要条件,实验需要记录,然后顺利过渡到利用杠杆尺研究等臂平衡和不等臂平衡的条件。此处出示了第一组较为简单的实验数据,为《我能撬起地球》中杠杆省力的研究再次做了实验与记录数据两方面的铺垫。 2.教材分析 《制造平衡》是在小学科学《生活中的机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机械的认识学习,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机械,杠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兴的实验器材,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但由于制造平衡的规律比较抽象,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行。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制造平衡过程中,分享表达交流自己发现的平衡规律,从而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一年的科学课学习,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由于制造平衡比较抽象,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会偏向于表面化,而只靠老师的讲解,学生是理解不了的,因此应指导学生深入做实验探究,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才会发现制造平衡的本质规律。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好的方法。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的能力培养。二、学习目标 1.通过眼睛的观察,学习了解杠杆的构造。 2.经历观查猜想———实验探究———收集数据———表达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 3.发现制造平衡的规律。 4.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乐趣,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平衡的实验过程。 难点:分析、整理数据归纳出杠杆平衡的规律。 四、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知道平衡状态、并认识相关的实验器材 目标1 会设计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目标2 能将所学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 目标3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目标4 5、教具、学具准备 1.杠杆尺、钩码、实验数据记录表、自制小扁担等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1.带领学生制作并观察自制小扁担的平衡游戏。2.师板书制造平衡。 自己尝试让自制小扁担在不同的条件下均保持平衡 感受什么是平衡 认识实验器材 1.带学生认识支点,平衡螺母,杠杆尺,钩码等实验器材。2.为学生示范挂钩码的方法。 学生同桌之间根据实物说出各部分的名称;自己尝试挂钩钩码。 认识器材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探究制造平衡的规律。老师先带一个学生制作一个平衡试验,先打破杠杆的平衡,再请一名同学重新使杠杆平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制造平衡,并收集六组数据。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一种情况有多种可以平衡的办法。 分享交流数据 每组选出两组典型数据,收集在黑板上。 对这么多数据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让学生明白,杠杆的平衡,与格数和钩码数有关 发现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有的数据左边的格数与右边的格数相等,左边的钩码数与右边的钩码数相等;当左右两边的格数不相等时,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也一定不相等,但是却都能制造平衡。 得出结论 根据所有的数据找出满足这些数据的平衡规律。 小组讨论,找出平衡规律 找出平衡规律 能引导学生正确找出制造平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