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酵母发酵适宜的温度,了解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知道酵母菌是有益的微生物。 2.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知道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3.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发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酵母发酵适宜的温度,了解酵母菌在发面中的作用。知道酵母菌是有益的微生物。 难点 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发面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分组:食用酵母菌8袋(5g装),面粉8袋(100克装);和面盆8个,量筒8只(500ml),直尺8只,温度计8支,烧杯8组、每组1个,不同温度的温水(课上调配);记录表8张。 演示:;计时器1只;显微镜电子显示装置,多倍显微镜1只;实验记录表(纸张)1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播放) 2. 师生谈话: 师:视频看完了,你们知道他们在开展什么活动吗? 生:发面比赛。 师:你们想不想进行发面比赛啊?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也来一场发面比赛好不好? 生:好 二、发面实验。 1. 介绍工具材料。 师:发面要用到一些材料,(实物介绍面粉和酵母粉,板书:酵母粉。) 2.出示实验操作步骤。 师:实验除了材料之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操作。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请一位同学把操作步骤读一遍,大家要注意听。(均匀倒粉搅拌) 操作步骤: ①.均匀倒入面粉和酵母粉后搅拌。 ②.调配温水。测量,记录,报告。(各小组测量水温,及时记录,准备汇报。巡视指导。测力好了吗,各组记录员汇报一下水温,大家发现各组的水温都不一样) ③.倒入温水,和成面团。(下面请操作员把和面盆侧放,然后倒入温水,开始和面。) ④.面团揉成圆柱状,两端轻轻拍平,刚好放入量筒,轻拍量筒底部,测量面团高度,计时记录。(各组都已经揉成了面团,请各组把面团揉成圆柱状,两端拍平,听老师口令一起放入量筒中,马上测量面团高度并作好记录,老师马上计时。)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相关操作,统一入筒测量计时口令) 师过渡:接下来我们每隔5分钟要观察一次面团的高度。我们请这位同学担任计时员,每个4分30秒提醒一次,每个五分钟报时一次。在等待的时间里我们做点别的。 三、提出问题,观察酵母菌。 1.师生交流 师:刚才我们的发面看起来简单,但里面有很多学问。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那你们能对发面实验提出一些问题吗? 生:预设:①为什么每组的温度不一样? ②温度会影响发面吗? ③每组的面团会长一样高吗? ④面团的增高多少是什么决定的呢? 2.梳理问题 师归纳:同学们都很棒,都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很重要:发面的快慢和什么有关? 3.猜想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发面的快慢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生:①水的多少,②酵母的多少,③面粉的质量,④水的温度 4.分析实验 ⑴.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发面的快慢可能跟水的多少,酵母的多少。面粉的质量和水的温度有关。那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所做的发面实验是专门研究哪个因素的吗? 生:温度 ⑵.师:你说的真准,让我们把鼓励的掌声送给她。老师刚才给各组调配的水温有高有低,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①这样容易区分不同的水温对发面的影响, ②看哪个水温发面发的最好 师归纳:同学们都说出了老师的心思,不同的温度是不同条件,刚才做的是对比试验,对比试验除了不同条件,其余的都是相同条件,你们知道哪些是相同的条件呢?看屏幕 生:面粉的重量,水的多少,酵母粉的多少。 ⑶.师:我们二小的同学个个都是聪明的孩子,问题回答得都很好。刚才的发面实验,你们认为每组的结果会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 生:发面成长高度不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