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56482

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元日》教案+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9863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元日,教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元日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会认“屠、苏”2个字,会写“符”字,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  1.课件出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4.简介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师生谈话,欣赏图片。2.了解作者。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讲授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屠 苏 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平舌音“苏”。(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符 1.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符 ”上窄下宽。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读出味道,读出节奏。元日 (宋)王安石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1.范读。2.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3.齐读。4.学生按这样的节奏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几个画面?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教师归纳: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饺子和年糕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来年一年更比一年好。)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指名回答,这首诗描绘了古人过春节的哪几个画面?(二)研读古诗,理解诗意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 “爆竹声中一岁除”。(1)过春节了,人们放起了鞭炮,听着此起彼伏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的心都情不自禁地被感染了。诗中的哪个词指鞭炮?(2)指名读,理解“爆竹”。(爆竹就是鞭炮。)你知道为什么要放爆竹吗?(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吓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宁。到了宋朝,人们用鞭炮替代了爆竹, 但仍蕴含着美好的祝福,他们希望新年大吉大利。)(3)带着高兴的表情朗读。新年的炮声似乎在说:旧的一年结束了,哪个字告诉我们?(除)(4)现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5)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辞旧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