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62491

5.21. 齿轮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1664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5.21.,齿轮,教学设计
  • cover
《齿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齿轮》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的第四课。本课是在前几课学习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简单机械,同时,也为后面探究复杂机械打下基础,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 【教材简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自行探究其中的规律,认识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而尝试用所学到的科学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最终体现科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以及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课程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围绕着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中心,并依据学情、年段、教材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玩齿轮,了解齿轮的构造,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改变方向、改变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学生在玩齿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玩齿轮,了解齿轮的构造,知道利用齿轮可以传递动力、改变方向、改变速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难点】 学生在玩齿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观察探究情境,唤醒已有认知 教师出示“钟表”的小视频,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表针为什么会转动呢?” 学生通过观察钟表内部结构模型,引发对齿轮的思考,教师出示课题:21.齿轮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见过齿轮,对齿轮的作用也有一定的了解,尽管不全面,也不够准确,通过观察身边常见物品导入,唤起学生对齿轮这一事物的新思考,为下一步活动做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聚焦问题,确定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小组探究,研究齿轮构造和作用 活动一:玩齿轮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多组齿轮学具,分别是:塑料小齿轮、齿轮组学具。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组装、转动等方式充分的玩,发现齿轮的奥秘。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这些学具,学生会有更多的发现:学生通过多组齿轮,可以发现齿轮的构造;还发现:齿轮需要啮合,才可以转动;以及齿轮能改变方向。 活动二:交流发现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发现齿轮的构造。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板书明确齿轮各部分的名称: ①结构: 齿轮上凸起的部分叫做:轮齿 相邻两齿之间凹进去的部分叫做:齿槽 ②啮合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到黑板上组合齿轮,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齿轮如果不能互相咬合,就无法转动,只有互相咬合时才能转动。教师总结,明确这个互相咬合在一起的过程,叫做“啮合”。 啮合 ③作用 学生使用3组不同的齿轮组:塑料小齿轮、齿轮组学具、齿轮组传动学具,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设计、组装,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并体会齿轮的作用:传递动力、改变方向、改变速度。 2.教师播放齿轮组传动学具的视频。 学生亲身经历实践的过程,动手做的同时,动脑思考:这些齿轮组合体现了齿轮的哪些作用?塑料齿轮、齿轮组传动学具:利用了齿轮的“传递力量”;齿轮组学具:利用了齿轮的“改变方向”;齿轮组传动学具:改变速度。 活动三:教师总结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的发现,教师提炼概念,总结并板书:传递动力、改变方向、改变速度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充分的玩齿轮、组装齿轮,发现了齿轮的构造和作用。在组装齿轮中体会到这样的设计都是利用了齿轮的传递力量、改变方向、改变速度的特点来设计使用的。教师将实验中的观察现象作为指导重点,汇报中,指导学生注意倾听,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积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