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62782

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10. 做一块卵石 教学设计 (2)

日期:2025-05-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107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岛,五四,制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 cover
《做一块卵石》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观察发现不同河段岩石的特征,并能根据特征提出自己的假设。 2、 能设计模拟实验,并按要求完成实验。 3、 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并记录,最终证实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4、 能说出沙尘暴的危害和防治办法,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 能够参与小组活动并与大家讨论交流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鹅卵石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鹅卵石形成的原因的实验。 3、 教学过程 1、 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导入 教师谈话:上课之前,咱们先来玩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疯狂猜猜猜”。 出示游戏规则。 学生根据提示猜物品。 最后出示鹅卵石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疯狂猜猜猜”的形式导入本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学生听提示过程中,能了解鹅卵石的特征,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提出问题 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提出关于鹅卵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爱因斯坦的名言告诉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同时使学生自比,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 (3)教师小结 老师发现大家提出的问题大部分和鹅卵石的形成有关,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鹅卵石的形成。 2、 模拟实验,探究新知 (1)观察图片,推测原因 观察河流上游、中游、下游岩石的图片,说一说这些岩石在外形上有什么特征,结合他们的特征推断一下,鹅卵石可能是怎样形成的,小组讨论写到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展示推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叙述特征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模拟实验,获取新知 师生讨论:根据材料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示:河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河段,摇玻璃瓶摇几次?) 教师提示:实验不只是动手操作,还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学生观察小砖块的外形特征,记录并汇报。 教师计时,学生实验。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现象和结论,师生点评,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教师提问:河流中的岩石从哪里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山上岩石风化落入水中。 师生总结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设计意图】有趣的探究实验,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能够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为自己获得新识增强信心。 (3)观看视频,强化新知 观看大自然中鹅卵石形成的视频。 教师提问:从视频中可以知道岩石变成光滑的鹅卵石是需要的时间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验证学生的推测,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验探究能够验证自己的想法。 3、观看图片,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提问:除了河流有搬运沙子和岩石的作用,还有什么能搬运沙子和岩石呢? 进而提问:风吹动沙子和岩石是北方一种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它有什么危害呢? 学生生回答沙尘暴的危害。 观看沙尘暴图片集,感受沙尘暴的危害。 教师提问:看完后有什么感受,我们怎么做能够防治沙尘暴? 【设计意图】播放震撼的图片和悲创的音乐,使学生能深刻感受到沙尘暴的危害,使学生拥有迫切改造环境的愿望。 4、课后作业 除了河流和风,还有什么能搬运沙子和岩石呢?它们是怎样搬运的呢? 【设计意图】课终止,而探究不止,使科学探究延续到课下。 4、 板书设计 鹅卵石的形成 风化 岩石 河流搬运 冲刷、碰撞 鹅卵石 漫 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