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旋的陀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飞旋的陀螺》是青岛版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中的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玩陀螺”这一让学生极感兴趣的活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做陀螺、玩陀螺中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知道两种以上的光可以合成一种光,了解光的三原色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充分的玩,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利用对比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玩”中体会到同伴间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所学光的色散知识,制作各种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并能及时地记录表述自己的研究结果. 2.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玩陀螺和做光的合成实验,了解光的合成以及光的色散和合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光的合成,通过小组内玩陀螺活动发现多种色彩可以合成另外一种色彩。 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在做陀螺和玩陀螺的过程中不断探究、不断尝试,自己发现光的三原色,深入浅出地理解科学概念。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彩色、卡纸、火柴棒、 胶水、 剪刀 、胶水、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好不好?(课件出示谜语) 有一玩具,它有一条细细的腿, 如果让它站着,它站不起来, 可是如果你把它转起来 它可以旋转到没有力气为止,那么这个玩具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公布答案:陀螺) 预设:陀螺。 谈话: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都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陀螺。 课件展示各种陀螺及图片,进一步认识陀螺 谈话:我想调查一下,谁玩过陀螺?好不好玩?怎么好玩? 预设1:好玩,会不停的转。 预设2:会发光。 谈话:好,看来有些同学玩过,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陀螺,这是老师自己做的,非常简单,老师演示转一下,是不是挺好玩的,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做个陀螺啊,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陀螺。 板书课题 飞旋的陀螺。 生齐读。 二、探究活动 师:哪位同学以前做过这样的陀螺,请介绍一下做法! 预设:剪出圆形,插上棒。 师:说的非常好! 教师用课件展示制作的方法。 生制作,师温馨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 谈话:老师刚才在下面看许多同学转的非常好,谁能说说陀螺怎么才能转得更稳? 预设:重心要低。 师小节:重心要低,旋转的速度要快。 谈话:同学们刚才玩的都挺好的,那你想不想玩好几种颜色的陀螺啊? (课件演示一下两色和三色陀螺制作的过程。) 学生按组进行制作。 师:同学们你们小组里可以分工一下,利用红、绿、蓝这三个色,有的同学做两色,有的做三色的。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同学们转转看看陀螺上的颜色的变化,把观察后的结果填在记录表里。 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 教师演示和学生分享答案。 板书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淡蓝。 红色+蓝色=紫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师:为什么旋转中的陀螺颜色和我们制作的陀螺颜色不一样呢? 预设:转起来颜色就混到一起了。 师小节: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这种现象叫色光的混合。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老师按阳光色谱中的色彩比例绘制了一个七彩陀螺。请你猜一猜,当这个陀螺飞旋起来时色彩会呈什么变化? 预设:红、绿、蓝.....。 师多媒体演示答案。 教师小节:七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师:伟大的科学家牛顿也曾做过类似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光的实验)。 师:他拿着三个完全相同的三菱镜,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白光经过第一个三菱镜后背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经过第二个三菱镜后各种颜色的光又还原成白光,再经过第三个三菱镜,又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由此证明,白光可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