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463655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5.17. 航海家的发现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5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青岛,四年级,科学,下册,5.17.,航海家
  • cover
《航海家的发现》教学设计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小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了解、探索地球的单元,承担着为本套教科书后续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太阳、地球和月亮》和《探索宇宙》奠定基础的任务,主要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概况,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四年级学生对科学探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 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释假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为认识地球所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相信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 3、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教学难点:能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地球的形状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 认识过程,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提出问题,并能依据事实解 释假设。 四、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地球及人们对地球认识过程方面的资料,并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 教师准备:小博士音频制作,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资料,关于地球的音像资料及小帆船模拟航行实验的材料,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而不可能是其它形状的微视频制作。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法与学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本课用资料、文字、视频、微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多媒体展示,结合探究式提问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了解古今人们探究地球的历史过程,自主开展探究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课堂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科学实践。 七、教学过程: 1、童声音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首先来想想: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球形)看来同学们课前对地球已经有所了解,那么想不想听听地球小博士是怎么给我们介绍的呢? (播放地球小博士的音频)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谁想来说一下? 【地球小博士童声童气的音频,让学生很有兴致地了解地球的大小、形状等相关知识的同时,又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传授新知 一、学生交流资料,激发对地球形状进一步探寻的兴趣。 刚才小博士告诉我们赤道一大圈是四万千米,假如一辆时速80千米每小时的小汽车绕赤道一大圈,日夜不停的行驶,大约需要500多个小时,也就是20多天,可见地球很大。由于地球很大,人们的视线又是有限的,所以人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就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我们从漫长的历史中选取四个阶段了解一下这个探寻过程:古代、2500年前、400多年前、当代。首先我们来看古代,谁来交流一下古代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认识?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学生回答交流)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球的信息,让学生在了解地球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他们课前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