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科学教科版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教学设计 课 题 食物中的营养 课标要求 1、科学课程必须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2、在科学教学中,要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3、本课时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教材分析 《食物中的营养》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第二课,前一课学生调查、统计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通过分类了解食物的多样性,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对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进行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获取丰富食物的同时,也就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同时为下一节课学生要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而打下基础。本课共分为三部分:1.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2.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3.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对一天中的食物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认识,大多数学生知道我们是通过食物获取丰富营养的。但学生对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对一般的六大营养成分了解并不全面,更没有深入思考营养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用什么方法去检验食物中含有哪种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了解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是从食物中得到的。 2.知道人体保持需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并知道它们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3.了解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阅读、整理资料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2.通过实验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成分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材料:胶头滴管、两个烧杯、碘酒、培养皿、馒头 分组实验材料: 食物卡片、食物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记录单 脂肪的辨别实验材料:食用油、一次性纸杯、棉签、花生米、肥肉、 实验记录单 淀粉的辨别实验材料:淀粉、馒头、土豆、培养皿、碘酒、两个烧杯(一 个放置胶头滴管,另一个放置碘酒)、胶头滴管、记录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你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需要骨骼、肌肉生长的营养,需要给身体提供能量的营养。我们能从一日三餐种类丰富的食物中获得什么营养呢?这些营养又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对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 以问题的形式直接导入课题,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 二、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三、在一天的食物中,我们能获得哪些营养 四、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五、课堂 小结 1、讲述: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营养的支持。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 1、出示一位学生的一日三餐卡,引导学生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分析完毕后引出问题: 在这位同学所吃的食物中,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呢?(预设:有这样的食物) 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呢?(预设:没有这样的食物) 5、小结:我们吃的食物中,没有一种食物具有所有的营养,因此我们应该均衡膳食,吃种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我们身体的需求。 谈话引出: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的营养成分,想不想在食物中找一找它们呢?今天我们就是“小小营养辨别师”,用实验的方法来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活动一:辨别脂肪 1、幻灯片出示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