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495204

4.5 程序中的判断 教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52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程序,中的,判断,教案
  • cover
程序中的逻辑判断算法 课题:程序中的逻辑判断算法(第4章 第5节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实施,其课程目标定位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教案适用于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卷网-8年级《初中信息技术》第4章第5节程序中的判断。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同学们逐步在顺序式结构的基础之上建立程序的选择框架,了解语句的走向,产生分支结构。本教材在设计上,从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猜币程序”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思维。最后应用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支结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程序,对程序流程的理解还停留在自上而下,逐条逐条运行的顺序结构层面。要让学生从一种框架模式变到另一种框架模式,需要逐步引导,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从自然语言入手,再逐步过渡到程序语言中。在教师的不断有效引导下,进行自我探究。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选择结构实现条件判断控制。 (2)能够运用选择结构设计编制程序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设置情境,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在教师的提示和小组的合作,完成知识点的巩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技术价值和技术思想,让学生理解VB编程的魅力所在,激发对VB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造作品的乐趣,产生学习信息技术时的愉快、喜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讨论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1)学会使用VB语言的If选择语句。 (2)掌握分支判断程序结构,来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 (1)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2)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 六、教学策略 本次教学采用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的策略,采用任务式探究。让学生能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部分个体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发现组内其他学生代码问题,既能很好地巩固自身知识,又能带动组内同学共同进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教师活动 在足球比赛之前选择场地是由裁判掷一枚硬币的方法决定的。下面老师运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个过程的程序 运行光盘中的“猜币”程序。 图1 提问:计算机如何判断人是否猜对硬币的正反面的呢? 2. 学生活动 回答问题。 让学生体会同一问题的提出,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的区别 3.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引出判断条件。 (二)新授课 1. 流程图的理解 (1)教师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做出判断,明确是非,并根据判断做出决定。比如:收到同学生日会的邀请,我们要根据情况判断做出是否应邀的决定。再比如交通信号灯,我们根据交通灯来决定我们的行动。 提问: a.以上的这些例子,都有什么共性? b.你能列举一些类似这样的例子吗? c.你能用自然语言说出这些例子中进行选择的条件是什么吗? 给出流程图。 图2 分析该流程图,经过条件的判断,产生分支,条件正确,执行程序段A;条件错误,执行程序段B。 提问:就该流程图而言可不可以既执行程序段A,又执行程序段B? (2)学生活动 回答:都要进行判断后,做出相应的选择。 体会流程图的结构和程序的走向。 回答:不可以,因为条件的判断不能既正确又错误。这样就自相矛盾了。 (3)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会思考,找出生活中有选择的例子,并能理解选择的条件是什么。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自然地从自然语言过渡到程序结构方式。 流程图能帮助学生理解条件语句的语句执行情况 2. 条件语句的格式 (1)教师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