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506225

人教版必修一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 课件(共73张PPT)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18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必修,论语,解读,子罕,第九
  • cover
(课件网) 论语解读———子罕篇第九 9.1 子罕⑴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⑴罕———副词,少也,只表示动作频率。而《论语》一书,讲“利”的六次,讲“命”的八、九次,若以孔子全部语言比较起来,可能还算少的。因之子贡也说过,“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篇第五)至于“仁”,在《论语》中讲得最多,为什么还说“孔子罕言”呢?于是对这一句话便生出别的解释了。金人王若虚(《误谬杂辨》)、清人史绳祖(《学斋占毕》)都以为造句应如此读:“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许也。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却赞成命,赞成仁”。黄式三(《论语后案》)则认为“罕”读为“轩”,显也。意思是“孔子很明显地谈到利、命和仁”。遇夫先生(《论语疏证》)又以为“所谓罕言仁者,乃不轻许人以仁之意,与罕言利命之义似不同。试以圣人评论仲弓、子路、冉有、公西华、令尹子文、陈文子之为人及克伐怨欲不行之德,皆云不知其仁,更参之以儒行之说,可以证明矣”。我则以为《论语》中讲“仁”虽多,但是一方面多半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的最高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诸家之说未免对于《论语》一书过于拘泥,恐怕不与当时事实相符,所以不取。于省吾读“仁”为“?”,卽“夷狄”“夷”,未必确。 【译文】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功利、命运和仁德。 【解读】 本章谈“利”、“命”、“仁”。因“利”字意见较为一致,无大分歧,“命”、“仁”分歧颇大,搜罗前贤,略有四说:一、罕言说;二、多言说;三、赞成说;四、赞许说。 一、罕言说。诸如魏/何晏,唐代皇侃,宋代朱熹,均持此说。何晏《论语集解》:“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皇侃《论语义疏》:“言者,说也。利者,天道元亨,利万物者也。与者,言语许与之也。命,天命,穷通夭寿之目也。仁者恻隐济众,行之盛者也。弟子记孔子为教化所希言,及所希许与人者也。所以然者,利是元亨利贞之道也,百姓日用而不知,其理玄绝,故孔子希言也。命是人禀天而生,其道难测,又好恶不同,若逆向人说,则伤动人情,故孔子希说与人也。仁是行盛,非中人所能,故亦希说与人也。然希者非都绝之称,亦有时而言与人也。”朱熹《论语集注》:“罕,少也。程子曰:‘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仁之道大,皆夫子所罕言也’。” 今人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同意“罕言说”,他说:“我则以为《论语》中讲仁虽多,但一方面多是和别人问答之词,另一方面仁又是孔门最高的道德标准,正因为少谈,孔子偶一谈到,便有记载,不能以记载的多便推论孔子谈得也多。孔子平生所言,自然千万倍于《论语》所记载的,《论语》出现孔子论‘仁’之处,若用来和所有孔子平生之言相比,可能还是少的。” 第二种多言说。认为孔子很少言利,而最多谈的是“命”与“仁”。近人康有为主此说。他根据《礼记?曾子问》:“称‘孔子与老聃助祭于巷党’巷党是鲁地,下章‘达巷党人’之‘达’应属此章,故应断句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意思是“孔子最少言莫如利,最通达多言者莫如命与仁。”(近人康有为《论语注》) 第三种赞成说。认为孔子很少谈利,却赞成命与仁。金?王若虚、清?史绳祖主此说。金?王若虚《误谬杂辨》中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与”,许也,意思是孔子很少谈到利,却赞成命,赞成仁。清?史绳祖《学斋佔毕》说:“子罕言利者,独利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