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两个辛亥年的“革命” 两次救亡图存的探索 1851年,金田起义,农民阶级建立“天国”,却成封建化政权; 1911年,武昌起义,资产阶级建立“民国”,终成民主化丰碑。 民族认同与民主丰碑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狭义上讲,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概念阐释: 19世纪末 1912年 4月 1911年 10月10日 狭义的辛亥革命 广义的辛亥革命 时空观念 第一篇: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话背景 第二篇:枪声骤起与新陈代谢—看过程 第四篇:辛亥评说与精神传承—谈评价 辛亥革命 第三篇:民族认同与民主实践—言成果 1911年,岁在辛亥,10月10日夜的零星枪响,将一个疲态尽露的老大帝国摇晃得如泰山之崩。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偶然与必然? 事发突然: 保路运动 鄂军镇川 意外爆炸 名册遗失 情势危急 枪声自起 武昌首义 各地响应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话背景) 保路运动纪念碑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孙中山 大清百姓参加美军运输车队为联军运粮 思考:图中汉人百姓 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德国驻军区域,士大夫为店铺重新起名,“德昌” “德胜”“德永”,比比皆是,各国驻地皆同;还有给侵略军送“万民伞”的。北方下层社会原本刮起痛恨洋物之风,八国联军入后,则以附洋为时髦。天津民家户户挂白旗,行人也手持白旗,上写“某国顺民”。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思考:北方士大夫和下层百姓的行为说明民族存亡呈现怎样的状态?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的必然概率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 材料一 实属必然: (1)政治:清廷民心丧失,民族国家意识弱化,民族危机严重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新学堂 留学生 引爆 社会 商绅 合体 士绅 地方化 军制改革 取消科举 新式教育 鼓励工商 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 编练 新军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 思考:清廷改革与革命有何关系? 阶级:新军、士绅、立宪派倒向革命 实属必然: (1)政治:清廷民心丧失,民族国家意识弱化,民族危机严重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 (2)社会:清廷改革客观上准备条件,加速革命进程 【典例分析】某学者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 A.辛亥革命的爆发纯属偶然??? B.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C.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D.清末“新政”改革毫无成效 同盟会(革命政党) 、 兴中会(革命团体) 思考:资产阶级革命派为革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材料二 1894 1905 1907 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 1911.4 1911.10 武昌起义 镇南关起义 1906 萍浏醴起义 1895 广州起义 排满 革命 实属必然: (1)政治:清廷民心丧失,民族抵抗意识弱化,民族危机严重 偶然革命与必然选择(话背景) (2)社会:清廷改革客观上准备条件,加速革命进程 (3)组织:革命政党成立,革命思想传播 (4)军事:革命派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深入新军宣传 事出偶然: (1)导火线:保路运动 (2)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因时而动 主动作为 唯物史观 (1)时间: (3)主力: (4)结果: (5)影响: 1911年10月10日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