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来“变”去的盐》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以“盐溶解于水”和“提取水中的盐”为例,对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比较,体验水和盐的溶解、分离,建立可逆变化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设计探究实验活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体验过程,建立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习合作,学会交流,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活动一“盐溶解于水”;活动二“提取水中的盐”。 2、通过实验观察、体验,建立溶解、蒸发、可逆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活动二的组织和进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4人一组) 实验材料:1小包食盐;水;烧杯、竹筷、蒸发皿、夹子、三脚架、塑料柄汤勺;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溶解食盐。 1.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纯净水,还有1个小纸包,里面装的是食盐。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筷子蘸一点尝尝。 师:有什么感觉?(无色无味,咸)(安全提示:已经明确了的无毒的东西可以尝;不能轻易的去尝不明物体、液体,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喝饮料,是甜的,但我们看不到糖;喝的菜汤是咸的,却看不到盐。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 学生回答:(盐溶解在水里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变去变来的盐 出示课题) 2、活动一:溶解食盐 (1)将固体的盐变“没了”,溶解食盐。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纸包里的食盐放在水里,全都给变“没了”。 溶解食盐。 要求:咱们看哪组观察的仔细,观察到了什么?,你们小组用了什么方法?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2)实验交流 师:现在,所有小组都已完成了盐的溶解。请你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1.你们小组是怎么溶解食盐的?2.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1.搅拌、摇,或加了热水;2.食盐慢慢的变没有了,溶解了。)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实验,我们知道了食盐可以溶解于水,观察了固体的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1.溶解方法(盐放在水里,搅拌);2.观察到的(盐溶于水,固体的食盐不见了)。 那么,刚才溶解在水里的盐还能不能再“变”回来呢?也就是盐水能不能又变成固体的食盐呢?猜一猜。举手回答。 (学生猜想,并回答) 师:如果能,有哪些方法可以把食盐“变”回来呢?或用什么方法把食盐“变”回来呢? 二、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作出猜想。 师:提出问题:食盐可以溶于水,盐水可以变成食盐吗?即: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吗? (解释)什么是“可逆”过程: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这样的变化过程就是可逆的。比如: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的过程,也是可逆的。比如: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师:我们已经知道盐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提取出来。有(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生讨论。 学生交流:回答上面讨论的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凉、晒、加热。得出“加热蒸发”的方法。) 三、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交流。同学们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检验或验证。我们现在就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把盐水又变成固体的食盐。 1. 设计实验:(老师)请同学们相互协作,相互讨论,通过怎样的实验装置才能把盐水变成固体的盐? 要求:请大家按照小组讨论设计的实验先安装实验器材,盛好盐水,先不要点火,经老师检查后再开始点火实验。 安全注意事项 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 (出示:1、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2、正确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