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的传播》教案 【教材解读】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光是怎样传播的》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探究了光和影的关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获得一些光和影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我认为这就为光是直线传播提供了依据,又为后面学光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会怎样的研究打下基础。这一课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光是怎样传播到物体上的”;第二部分是“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运用光的直线传播理论来解释影子的形成。 【学情分析】 光,是学生司空见惯的一种物质,在生活中关于光的一些现象也都很熟悉。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不强,所以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寻找推测的依据,这样实验操作才更有意义。同时他们考虑问题不周全,实验操作时常常手忙脚乱,因此,我设计了《实验记录单》,专门细化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及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发现、推测、验证、解释问题。 【教学策略】 以探究光是直线传播的为核心,重视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论证,是处理本节课教学内容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将“光的传播”作为探究课来处理,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这节课中主要以任务驱动,引领学生利用挑战任务的形式,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设计引入课题从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是直线传播的,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和课件;烟箱、吸烟仪器; 分组实验:激光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纸屏、小烧杯、带有颜色的水、带有弯头的吸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手电筒 师:它有什么特点? 生:能发光。 师:看,手电筒的光传播到了哪里?(打开手电筒照向黑板) 生:黑板上。 师:就是说光是可以传播的。(板书:光 传播) 师:我们把像手电筒这样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黑板叫屏。(侧板书:光源、屏) 师:再看光传播到了哪里?(地面—屏;墙壁—屏) 师:你觉得光是怎样传播到屏的?(幻灯片出示问题) 师:你能把你的想法画出来吗?在图中画出你们的想法。 2、生完成画图。 3、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4、学生展示 5、师:大家都觉得是这样的吗?是否像我们猜测的这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3.光是怎样传播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受光的美妙的同时,用巧妙的提问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让学生意识到猜测是要有一定依据的,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二)、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1)师:实验出真知。要用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你觉得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有学生说】来说说你想怎么做? 【没有学生说】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28-29页,概括一下这个实验的方法。 (2)明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作) (3)6人一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