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金鱼》 学科 科学 学段:低年级 年级 一年级 相关领域 生命科学领域 教材 书名:《科学》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湖北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会观察就犹如掌握揭示科学奥秘的一把金钥匙,是学生学习科学入门的一种本领。所以本课关注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的观察方法的获得。理论依据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因此,在科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的意识和习惯,增强观察能力。本节课关注学生观察方法的获得,首先通过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从头到尾有序的观察方法,然后通过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后观察不同种类的金鱼,检验学生观察方法的掌握情况,使学生了解金鱼的共同特征。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生命科学领域”里的“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中的“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课标中的具体目标是:1.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说出动物的某个共同特征。活动建议是:通过对动物的观察,学习观察的方法。人教鄂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家养小动物》单元,正是抓住了小学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非常感兴趣的特点,将之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起始单元,要建立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生命科学领域低年级段的相关概念,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经验应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金鱼便于在课堂上观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的小动物,因此在本教材中作为学生首要观察的动物。观察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对于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前提方法。《家养小动物》单元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最基本的科学学习方法———观察法,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本节课又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在观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有序的观察,包括外形(从整体到局部、头到尾的观察方法)运动、取食等为后面学习猫和兔打下基础。二、学生情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分,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阶段,思维处于半逻辑状态,以形象思维为主。正处在从自我中心主义向自我中心化过渡阶段,并能尝试逐渐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这时候的注意及兴趣基本上还是具有明显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常常需要不断的刺激与启发。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对于金鱼并不陌生,对于金鱼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或多或少的都观察过,只是没有细致的观察过,对于金鱼身体的构成及相关器官有所了解。但是由于缺少细致的观察,而且缺少科学的观察方法。所以学生对于金鱼外形的认识是碎片化的。所以本节课从一开始,调动学生对于金鱼的已有认识,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需要进而出示草金鱼,让学生进行观察。基于这样的思考,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指导学生能够从整体到局部、从头到尾再进行有序的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