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58789

3.1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知识点辅导讲义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2486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地球,形状,内部,结构,知识点,辅导
  • cover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科学 年 级:初一 学科教师: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同步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 古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古代中国 春秋时期,有人提出「地像棋盘一样方的,天像圆盖一样盖在上面」;这就是所谓的『天圆地方』的盖天说法。 古代印度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 古代巴比伦 大地是个乌龟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现象:海洋上远去的航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模拟实验: 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所示。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比较在篮球表面和在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变化的不同是_____。那是因为_____。 看到篮球表面的铅笔长度在变短,铅笔头消失;木板表面的铅笔长度不变,铅笔头没有消失。原因是篮球是球体,木板表面是平面。 2、通过此活动,我们知道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的原因是_____。 海面是个球面(不是平面)。 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①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格拉斯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②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③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航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④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待,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 a.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b.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形。 c.我们在地球上总是走不到边。 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e.登高望远 知识点二:地球的大小 用现代科技测量,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比赤道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圆的。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小测: 如图实验能够揭示的地理事实是(  )B A. 天圆如张盖 B. 地球是个球体 C. 地方如棋局 D. 地球是正方体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地球的形状是规则的正圆球体 B.?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C.?地球赤道周长约8万千米 D.?地球的形状是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知识点三: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煮熟的鸡蛋很相似。 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到鸡蛋大小,地壳的厚度比鸡蛋壳还要薄很多。 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地核位于2900千米以下,就可以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者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补充: 软流层主要由呈熔融态的岩浆物质组成。 小测: 下图中的大圆、中圆和小圆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D ? A.?岩石圈、地幔、地壳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D.?地球内部圈层、岩石圈、地壳 二、同步题型分析 例1.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D A、 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B、 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C、 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D、 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