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57003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1.6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3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结绳,计数
  • cover
第6课时 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位值思想。 2.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 一、情景导入 1.师:你知道古时候我们是怎样计数的吗?这节课我们来了解计数方式的演变过程,从结绳计数说起。 2.看到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边展示边介绍。 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 (1)计数方式。 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实物来计数。 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痕、在绳上打结等方式来计数。 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的个数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2)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特点,了解计数方法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和实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是借助身边的工具,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的。 2.了解计数符号。 (出示教材第12页主题图第二部分)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仔细阅读这三组符号,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数字几开始重复这样的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交流反馈。 3.了解印度阿拉伯数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汇报对印度阿拉伯数字的了解。 小结:古人非常聪明,他们在生产劳动中感受到使用一定的符号表示数量的必要性,同时也感受到在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贸易的来往也需要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从0到9的10个数字,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这种数字称为印度阿拉伯数字。 4.认识自然数。 师: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字。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师:关于自然数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介绍生活中常用的几种计数方法。在生活中还存在哪些进制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一查资料。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 请学生观察图中数字与珠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完成练习。 2.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2题。 请学生观察并完成练习。 3.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  ) (3)0是自然数。(  )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 4.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并填空。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对计数方法演变过程的了解,你有哪些想法?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思考】 这节课把重点放在了各个国家计数方法的介绍和仿写上。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也要给学生分析得十分透彻,不仅让学生感悟古人计数时“一一对应”的方法,而且引发其思考,当物体数量增加时出现新的计数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