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56317

1《春》导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206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导学案,答案
  • cover
1 《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3.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助学资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散文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得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了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春》。 3.文体知识 写景散文即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字词积累】 1.字音   朗润( ) 水涨( ) 嫩绿( ) 宛转( ) 抖擞( ) 应和( ) 捉迷藏( ) 撑伞( ) 薄烟( ) 黄晕( )酝酿( ) 窠巢( ) 披蓑( ) 戴笠( ) 2.词义 酝酿: 欣欣然: 朗润: 卖弄: 宛转: 抖擞: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和停连。 本文是篇充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应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望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欣赏之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要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2.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请你分别给绘春的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如“春草图”) 【深层探究】 1.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①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2.第③段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几句是从正面描写春草的?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哪几句是从侧面来写春草的?衬托了春草给人带来的什么感受? 3.第④段中作者主要写的是春花,他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观察描写的?突出了春花哪几方面的特征? 4.第⑦段最后一句作者引用俗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意在说明什么? 5.朗读⑧-⑩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语言赏析】 1.绘写春花,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说说表达效果是怎样的?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能否调换顺序?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的“闹”字用得好不好?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⑤段首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雨是最寻常的,……全笼着一层薄烟。”这一句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探究写法】 1.结构严谨,层次井然中见跌宕变化。 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描绘了五幅春天的画面。画面之间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四幅画面作为第五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主旨。文章层次清晰,脉络分明,而又富有变化。 2.语言朴实清新,生动传神。 作者锤字炼句,在文中运用了不少凝练形象的字、词。如写蜜蜂嗡嗡地“闹”,写花香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写鸟儿“卖弄”喉咙,写细雨在微风中“斜织”,写小草青得“逼”你的眼等等,生动传神。而且本文句式富于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