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概述归纳邓小平理论出现的 历史背景及形成过程 2 评价认识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背景内容评价 一、邓小平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文革”结束后,中国面临何去何从 的重大历史关头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解放了思想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 改革开放的序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中共“十三大”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内容: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基本路线;依据党的基本路线制定三步走的战略方针。 “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意义:系统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提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酝酿阶段: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明确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 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 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背景: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思想界出现了混乱 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四)成熟并形成体系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 年广九:创办“安徽芜湖傻子瓜子技术 开发有限公司” 1981年至1984年,年广九的雇工由3人发展到103人,仅1984年就纳税30多万元。年广九又依靠灵活的经营手段,将产品迅速打进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很快年广九成为中国最早的百万富翁之一。 这时,对于雇工超过80人的大户是否肯定其合法地位,上上下下争议很大。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年广九的头上,不少人提出要“办”年广九。 1989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这到底还是不是社会主义? “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一个铿锵的声音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