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689625

15 女娲补天 课件 (24张)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689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女娲补天,课件,24张
  • cover
女娲补天 会认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习目标 1 2 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知识链接 会认的字 生字学习 塌陷 词语学习 欢声笑语:欢笑的声音和话语。 造句:六一儿童节到了,校园里处处欢声笑语。 黑黝黝:形容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造句:屋子里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见。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好。 造句:看到眼前混乱的场景,他吓得惊慌失措。 词语理解 黏稠:液体浓度高,有黏性,不易流动。 造句:奶奶熬的小米粥格外黏稠,美味极了。 坍塌:(山坡、河岸、建筑物或堆积的东西)倒下来。 造句:这座老房子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已经坍塌了。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造句:全村人传颂着他英勇救人的事迹。 近义词 创造———(发明) 幸福———(美满) 忽然———(突然) 难过———(难受 ) 反义词 幸福———(痛苦) 难过———(开心) 词语辨析 创造 发明 相同点:两者都有“完成新事物”的意思。 不同点:“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侧重于指开创性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新事物,运用范围较广。 “发明”侧重于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首先揭开秘密,研究出世界上没有的东西。 运用示例: 1.中国人( )了火药、指南针、纸和印刷术。 2.我们的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来( )。 发明 创造 1.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共工撞断了不周山,天地都裂开了,野兽肆虐,人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第二部分(3、4):写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吓退了野兽,修补了天地。 第三部分(5):写人们获得了新生,世世代代传颂女娲的功绩。 2.初步阅读课文,说说女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百姓,不仅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而且还有炼石补天的神力,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女神。 课文解读 “大窟窿”说明天塌得厉害;“黑黝黝的深沟”说明地裂得很深;“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说明水势很大。天塌地裂后,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十分悲惨。 1.共工撞断不周山后,人间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女娲为什么“难过极了”? 因为女娲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水深火热的痛苦中挣扎,所以心里很难过。 3.第3自然段写女娲“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表现了女娲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表现了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救民于水火的奉献精神。 这一自然段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4.想象一下,女娲是如何寻找五种颜色的石头的? 女娲找啊找,走了许多路,爬了许多山,去了许多地方。她来到了高高的山上,来到了清清的小溪边,来到了茂密的树林中,来到了雪花飘飘的寒冷北极,来到了烈日炎炎的赤道……她踏遍了千山万水,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终于找齐了五种颜色的石头。 5.阅读第4自然段,说说女娲为了修补天地做了哪些事。 ①女娲找来了五种颜色的石头,炼成石浆修补了天上的大窟窿;②女娲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撑住天空;③女娲杀死了黑龙,吓退了野兽;④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堵住了地缝。 写法借鉴 运用词语准确、生动 我们在写文章时,如果能做到运用词语准确、生动,不仅能把我们要写的人、事、物形象地描述出来,还能把细微的感情生动地表达出来。课文在用词方面就做到了准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