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玉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石为载体的玉石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中国人来说,玉包含了中国人很多的情感,意义深远,玉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孩子们,让玉石文化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有好奇心,有一定的观察力,敢说敢想,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玉石了解不多,对玉石玉器的作用和文化内涵更是不了解,这节课就是要让孩子对中国的玉石文化有一些了解,提高他们对玉石的兴趣和感受,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我们只能点到为止,浅尝即可。主要通过“千种玛瑙万种玉”、“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君子如玉”等三句话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对比、欣赏玉石,让学生认识玉石,了解玉石的颜色以及玉石的历史及寓意。 技能目标:根据“玉佩”的形状,运用塑料刻刀雕刻出合适的玉石纹样。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欣赏过程和雕刻过程中主动去感受玉石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玉石的兴趣。 教学重点 玉石的发展史以及如何动手雕刻“玉佩” 教学难点 教学中对玉石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几句与 玉石有关的俗语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师:PPT、每小组的玉石和石头、每人一套塑料刻刀、红线绳、毛笔、教师范作若干等。 生:课前了解玉石知识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2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昭王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一块宝物,那究竟是什么宝物呢?(学生说,出示和氏璧),和氏璧到底又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一块玉石,(板书:玉石) 你们见过玉石吗?(举手) 怎样的石头才叫玉石呢?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玉石呢?玉石中又包含怎样的秘密呢? 今天胡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走近玉石,了解更多的玉石文化(板书:文化(一))。 [设计意图] 利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三个连续的玉石问题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里产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 (玉石的发展史) 在八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在石头中发现了玉石,他们认为如此美丽的石头一定是天神恩赐给他们的,因此,最早的玉石就用来敬天敬神的祭祀用了,那时候的玉石,我们把它叫做“神玉” 后来,拿神玉敬天敬神的人,有了私心,把玉石占为己有了,由于人们对玉石有敬畏之情,拿神玉的这个人便成了王,神玉也就变成了“王玉”了,皇帝玉器中最能代表他的权利的就是他用的印章,皇帝的印章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什么?(玉玺)。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玉石的开采,时代的发展,玉石逐渐走进了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所以,此时的玉石便成“民玉” 。 [设计意图] 玉石的发展史很长,文化内涵深厚,利用几张最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欣赏,简洁的了解了玉石的发展史,填补了学生对玉石发展的空白历史。 (玉石的特点) 玉石和普通的石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老师准备了玉石和石头,我们来观察观察。 师:谁来摸一摸玉石,说说你对玉石的印象 生:(用手摸上去,感觉玉石是滑滑的,硬硬的,凉凉的,很细腻。) 师:这么多玉石,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玉石有各种不同的鲜艳的颜色) 师:是呀,因为玉石的种类非常多,当然有各种颜色了,“千种玛瑙万种玉”,说的就是玉的种类繁多,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玉石颜色。(PPT)玉石看上去色彩丰富,色泽细腻,有光泽,并且有一种透明感。 [设计意图] 观察比较是最直接的学习方法,通过现场比较玉和石头的实践活动,自主学会了简单辨别玉石的方法,同时通过玉石的颜色来认识常见的玉石种类。 师: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