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09160

2011-202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类汇编之115b.选修模块3-5(中)(含答案及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5934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11-2020年,答案,模块,高考,选修,115b.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5 b节 选修模块3—5(中) 1. 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Ⅰ35.【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写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仍具有放射性 D.α、β和γ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E.一个原子核在一次衰变中可同时放出α、β和γ三种射线 【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原子核的衰变.原子序数大于83的元素才可以发生衰变,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可以发生衰变,有的不可以发生衰变,A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 、化学状态无关,B、C正确;三种射线、 β、穿透能力依次增强,D正确;原子核发生或β衰变时常常伴随着光子的产生,但同一原子核不会同时发生衰变和β衰变,E错误. (2)(9分)如图,质量分别为、的两个小球A、B静止在地面上方,B球距地面的高度h=0.8m,A球在B球的正上方。 先将B球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A球释放。 当A球下落t=0.3s时,刚好与B球在地面上方的P点处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瞬间A球的速度恰为零。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忽略空气阻力及碰撞中的动能损失。  (i)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 (ii)P点距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v1=4 m/s h′=0.75 m (2)【解析】(ⅰ)设B球第一次到达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B, 由运动学公式有vB= ① 将h=0.8 m代入上式,得v1=4 m/s. ② (ⅱ)设两球相碰前后,A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1(v′1=0),B球的速度分别为v2和v′2, 由运动学规律可得v1=gt ③ 由于碰撞时间极短,重力的作用可以忽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总动能保持不变,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有 mAv1+mBv2=mBv′2 ④ mAv+mBv=mv′ ⑤ 设B球与地面相碰后速度大小为v′B,由运动学及碰撞的规律可得v′B=vB ⑥ 设P点距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规律可得 h′=-v,2g) ⑦ 联立②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h′=0.75 m.⑧ 2. 2014年理综新课标卷Ⅱ【选修3-5】(15分) (1)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给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0分) A.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 B.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 C.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 D.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存在质子 E.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 【答案】ACE 【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为1.6×10-19C,选项A正确;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发现了中子,选项B错;居里夫妇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了钋(P0)和镭(Ra)两种新元素,选项C正确;卢瑟福通过а粒子散射实验,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选项D错误;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并测出了该粒子的比荷,选项E正确。 (2)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测得滑块A 质量m1=0.310kg,滑块B的质量m2=0.108kg,遮光片的宽度d=1.00cm;打点计时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