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712084

浙科版选修1高中生物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共25张PPT)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13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PPT,25张,分离,培养,大肠杆菌,科版
  • cover
(课件网) 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与分离 一、培养基的配置与灭菌 取2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LB液体培养基和50mlLB固体培养基(刚配好,尚未凝固),加上封口膜,牛皮纸包装后高压锅灭菌15min。 LB液体培养基———细菌的扩大培养 LB固体培养基———细菌的划线分离 封口膜:既通气又不使菌进入 二、倒平板 灭菌后的培养基在无菌操作台上倒入4个培养皿中,倒后立即置于水平位置上,轻轻晃动,使培养基铺满平皿底部,待凝,使之形成平面 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6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2.灭菌及消毒:无菌操作台用超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桌面及人手用酒精棉球消毒 3.操作时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封口膜,另外三指持三角瓶,左手拿培养皿并打开上盖的一边,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4.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灼烧灭菌 5.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三、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将斜面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37℃摇床培养12小时。 注意事项: 1.火焰旁从斜面上用接种环取菌; 2.取菌前接种环要用酒精灯灼烧 灭菌,冷却后方能取菌; 3.取菌后封口膜和棉塞复原. 四、大肠杆菌的划线分离 分离方法: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1、划线分离法无菌操作台上用接种环取菌后在固体培养基的平板上连续划线. 不能使用脱脂棉,否则容易吸水,造成污染。 问题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答:操作的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使下一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从而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种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涂布分离法:是指将培养的菌液稀释一定的倍数,然后取一定量稀释液加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 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哪个更好呢? 划线分离:方法简单,但单菌落较难分开。 涂布分离: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分离后,一个菌体便会形成一个菌落,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五、大肠杆菌分离后保存 1、临时保藏:接种到固体斜面培养基,菌落长成后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甘油冷冻管藏法 1.如何操作才可以尽量避免被杂菌污染? (1)胆大心细,操作快捷。(2)注意灭菌操作原则,灭菌彻底,降低环境污染概率。(3)注意微生物生长条件,如PH、渗透压、温度等。细菌喜碱,喜蛋白质,喜37度;霉菌喜酸,喜糖,喜25-30度 小结 2.在培养后如何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 (1)菌落的形态看,是否湿润,透明,粘稠,颜色等。是区别细菌、酵母、放线菌和霉菌关键指标。 (2)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看是否有菌丝、孢子、芽孢。是区别细菌、酵母、放线菌和霉菌关键指标。 (3)上述方法较难区别同类的不同物种,需借助化学和进一步的形态观察,如用革兰氏染色法等。 3.进行恒温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