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实验1: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一、基础知识 (一)微生物: 1、特点: 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包括: 3、大肠杆菌的常识: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 酵母菌、霉菌 …… 细菌、放线菌、蓝藻 …… 1、大肠杆菌的外形: ——— 杆状菌 2、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的不同,可分为两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 异养兼性厌氧菌 3、大肠杆菌的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阴性菌 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的不同,通过革兰氏染色可 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类 根据细菌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1、分类(按物理状态): 区别:是否加琼脂 用途: 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菌落 不同的细菌的菌落特征不同;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1、分类(按物理状态):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根据化学成分): 区别:成分是否明确 用途: 1、分类(按物理状态): (根据用途): :含有微生物生长所需各种营养, 用于微生物生长和增殖 :添加或减少某种成分,从多种微 生物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 :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鉴 定是否含有所要测定的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供微生物等生长繁殖所需的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根据化学成分): 一、基础知识 (二)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一般都要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但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 不同培养基还需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 、氧气、渗透压等的要求。 细菌:中性偏碱 霉菌:中性偏酸 细菌需加入一定量NaCl来维持渗透压 细菌喜荤———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配制 霉菌喜素———常用无机物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配制 厌氧微生物需提供无氧条件 自养微生物:无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有机碳源 培 养 基 成 分 成分 主要作用 主要来源 碳源 作能源物质 无机碳(CO2 、 NaHCO3) 或有机碳(糖类) 氮源 合成含N类化合物 N2、NH3、铵、硝酸盐、尿素、牛肉膏、蛋白胨 无机盐 调节渗透压等 水 溶剂,生化反应的介质 生长因子 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 维生素、氨基酸、碱基 注意: 1、不同生物所需营养物质(即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保 证生长发育、生殖所需的外源物质)不同: 动物: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 维生素六类; 植物:包括矿质元素、水、二氧化碳三类; 微生物: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及生长因 子五类。 2、微生物需要补充生长因子是由于缺乏合成这些物质 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 一、基础知识 (三)无菌技术: 1、概念: 2、具体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操作时应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3、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止外来杂菌污染的方法。 成功培养微生物的关键。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成分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 方法 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巴氏消毒法:常用于牛奶的消毒(70-75 ℃下煮30min或 80 ℃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