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7756272
人教版必修三高中历史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件 20ppt
日期:2025-10-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2696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人教
,
必修
,
高中
,
历史
,
16课
,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课件网
)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江泽民)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辛亥革命 创建新中国 改革开放 醒 站 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历史背景 (1)社会 基础 ①改良方案的破产 ②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世纪末) (2)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阶级基础: 孙中山上书失败 (4)个人因素: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影响 (5)思想基础: 创办兴中会(1894年) 发动广州起义(1895年) 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十六字纲领” 2、提出 (1)《中国同盟会总章》——— (2)《民报·发刊词》———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清朝统治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核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 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 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社会革命 夺取政权 建设政权 巩固政权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学思之窗 问题1: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问题2: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4、评价 (1)性质: (2)进步性 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3)局限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军阀 不足1 民族主义: 未明确反帝 不足2 民权主义: 未规定基本民权 不足3 民生主义: 未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根源: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说明: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5、实践 辛亥革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7年 反对清朝专制统治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 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反对段祺瑞 时间 目 标 结果 这些斗争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总体上来说,都失败了。 问题1:孙中山领导的确立共和和维护共和 的斗争为什么最后都失败了? 问题2:这些斗争(或实践)的失败说明了 什么? 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②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1、背景 (1)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 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一生中最重大的转变 2、提出: 中国国民党一大(1924.1;广州)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清朝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平均地权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耕者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缺答案)(2025-10-09)
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2025-10-09)
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2025-10-09)
纲要上第7课《回到唐朝当宰相—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2025-10-09)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2025-10-0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