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57860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5 运输作用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256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上册,3.5.5,运输
  • cover
第5节 运输作用 一、学习目标 1.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2.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能够分别说出茎运输水分、无机盐以及有机物的部位。 难点: 能够识别导管与筛管在茎内的分布情况,区分导管与筛管的功能及结构特征。 三、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点一: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运输 1.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将_____的杨树枝条,甲剥掉_____,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放在有_____的锥形瓶内,将锥形瓶放在_____、_____的地方。 2.用解剖刀分别对杨树枝进行_____与_____,发现杨树茎的_____部分被染红了,从而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_____自____而____运输的。 3.杨树茎上叶的叶脉也被染成了微红色,说明叶也能获得____吸收的水与无机盐。 答案:1.带叶 树皮 稀墨水 温暖 光照充足 2.横切 纵切 木质部 木质部 下 上 3.根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运输 茎有运输有机物的功能,茎输导有机物的结构位于_____里面,_____的最里面有韧皮部,韧皮部中有运输有机物的管道,有机物就是通过韧皮部的管道而运输的。 答案:树皮 树皮 知识点三:导管与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1.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_____,位于_____中,由许多导管分子连接而成,导管分子均是_____。 2.运输有机物的是_____,筛管是由筛管分子构成的,筛管分子是长形的_____,两个筛管分子之间是_____,筛板上面有_____。 3.除茎以外,植物的各部分也是彼此连通的,都有_____与_____相连,使植物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管道系统,完成_____、_____和_____的运输。 答案:1.导管 木质部 死细胞 2.筛管 活细胞 筛板 筛孔 3.导管 筛管 水分 无机盐 有机物 (二)合作探究 怎样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答案:观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注意掌握时间,最好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叶脉的颜色变化,待叶脉变红时即取出枝条,以免时间过长,因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其他部分也染上红色,影响实验效果。在取出枝条后,要将枝条表面的红墨水冲洗干净,再对茎进行横切和纵切,否则会影响实验效果。(2)实验材料最好选择生长旺盛的枝条或幼苗,以确保实验效果。实验材料除了可选用书本上的杨树枝条外,也可选择凤仙花或玻璃翠等植物的茎作实验材料,用肉眼能够直接观察茎内红色液体上升的现象,但其枝条太细,水分太多,达不到实验的要求。用康乃馨的效果可能更好,稀释的红墨水沿着康乃馨的茎运送到花,一段时间后康乃馨颜色比较浅,细胞比较透明的地方,如叶鞘、花萼、浅色花的花瓣都变红了;而且康乃馨的茎纵向运输明显,横向运输不明显,插在稀释的红墨水(注意红墨水的浓度不能太高)里一星期,韧皮部也不会变红。从实验中可以看出,茎内被染成红色的结构是在树皮以内的木质部,木质部内只有导管上下相通。可见,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内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 四、自我测评 1.某同学在做环割枝条树皮的实验时,将一棵小树主干的树皮割掉了一圈,一段时间后,这棵小树的变化是( ) A.没有变化,正常生活 B.伤口上方形成一环形瘤状物 C.死亡 D.伤口下方形成一环形瘤状物 解析:在树的主干割掉树皮,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就全部被切断了,树的根部将无法得到任何有机养料。根得不到有机物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一段时间后,根会死亡(“饿死”),从而导致小树全部死亡。所以,主干树皮的损坏对一株树来说是致命的。“树怕伤皮”就是这个道理。 答案:C 2.我们吃的甘薯很甜,因为它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叶制造的,这说明( ) A.茎有支持作用 B.茎有光合作用 C.茎有蒸腾作用 D.茎有运输作用 解析:茎有支持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