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758617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02《过河》说课稿

日期:2024-11-1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08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数学,过河,课稿
  • cover
《过河》说课稿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所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页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学完了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通过前几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初步感受到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两方面: 1.教师重在创设情境和点拨,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学生重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运用比较法、探究式学习法等,获得成功体验。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部分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在这里,我选择了两道混合运算的试题 48+16÷8 12-4×2 通过让学生说说这两道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进行计算这一过程,复习前几节课的混合运算的知识,而且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先观察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并且贯穿整节课。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新课伊始,我就通过谈话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出去玩吗?都是怎么去的?你们坐过船吗?有一些小朋友正要乘船出去玩呢!仔细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此时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学生表达清楚、说完整,能说出:“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客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创设这样的一个情景导入新课,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距离,而且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独立读图能力及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因此,在学生明确问题后,承接上一环节我要求大家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学生会很快列出29+25=54(人) 54÷9=6(条)这样的分步算式。紧接着我以“如果用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列成混合算式,谁来试一试?”为题,将问题引向深入。此时此刻,学生急于想表达、想交流,这时小组内的交流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想表达、想交流的愿望,然后在全班交流。 当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出现“29+25÷9”这样的算式,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个算式是否符合情境图中解决问题的顺序。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知“29+25÷9”这个算式应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不符合问题的情境。在这个问题中,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先算29+25。这样在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中,知识得以确认。教师适当的加以点拨或指导,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可到底怎么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此时思维的冲突自然产生了请小括号来帮忙的内在需要,为后面小括号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接下来我介绍“()”小括号的作用,它在数学算式中出现,就表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