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767413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聆听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338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6课
  • cover
课题 《丢丢铜仔》 教学重点 1.能熟练有感情的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 2.竖笛吹奏并能和演奏主旋律的器乐二胡进行合奏。 教学难点 能够体会出第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胡、电子琴、响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器乐导入 整体聆听 第一主题的聆听 第二主题的聆听 整体聆听 课堂拓展 课堂小结 1.让学生来猜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乐器?(二胡) 2.教师演奏一小段乐曲,请学生欣赏 3.提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演奏的乐曲叫什么?从而引出课题。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提问:乐曲是由什么乐器做主奏的?乐曲出现了几种情绪?(在聆听过程中教师会用拍手晃脑和晃身子的简单律动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 2.老师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把乐曲分为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两个主题的情绪特点分别是欢快的和抒情的。 3接下来就分别来细致的感受体会一下两个主题旋律的情绪特点。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一主题。并引出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可以和学生一起拿起响板为歌曲《丢丢铜仔》打节奏。提问:注意歌词使用了什么方言? 2.介绍这首歌是台湾宜兰县人民用当地的闽南语来歌唱的,并出示地图和图片,让学生更主观的了解乐曲创作的地域风格。 3.结合图片,提问:宜兰县地理位置的特点? 4.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 5学唱歌曲 A教师钢琴范唱 B学生跟琴演唱 C二胡伴奏学生演唱 1.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的第二主题。 2.提问:是不是与第一主题的旋律明显不一样了?引出运用竖笛吹奏的方式来感受第二主题的旋律 3.气息练习 A右手放在肚子上,把肚子想象成气球,呼气像气球在放气,肚子慢慢憋下来;吸气像往气球里吹气,肚子慢慢鼓起来。 B吐音练习 4.竖笛吹奏 A讲解“连线” B吹奏练习 5.竖笛与二胡合奏 1.学生伴随音乐完整的演唱第一主题和竖笛吹奏第二主题。老师伴随旋律画图。 2完整聆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并一起画出本节课的小火车。 3.讲解曲式 1.介绍这首《丢丢铜仔》的出处。 2.拓展大陆的青藏铁路,二胡演奏《天路》。 总结课程并组织下课 1.学生进行猜测 2.欣赏器乐二胡演奏,了解二胡的音色。 3.想 1.通过聆听,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A.能够听出是刚才教师所演奏的乐器“二胡”。 B.回答出是两种情绪,大致分别是欢快热烈的和抒情悠长的。 1.再次聆听第一主题学生加深了对旋律的印象。观看视频民歌《丢丢铜仔》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注意视频中出现了哪些场景并独立思考、回答问题(闽南语)。 在地图上寻找宜兰县的位置并指出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三面环山一面靠海) 了解歌曲背后发生了什么。 A小声模唱 B大声演唱 C有感情的演唱 熟悉第二主题旋律。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习竖笛气息方法的使用,吹奏两遍,调整呼吸。并结合吐音来练习。 学习竖笛声部的旋律。 感受主旋律和副旋律的配合。 学生进行演唱和吹奏的配合,来完整的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边听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边和老师画图。 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聆听欣赏陶冶情操。学生拿响板为老师伴奏,学可以大声演唱或哼唱。 通过具体的乐器实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现场二胡演奏让学生对乐曲产生兴趣,并且通过视、听来了解二胡的形状和音色。 通过聆听时的律动练习及之前在导入环节留给学生对二胡音色的认识,使学生明确了对这首乐曲的初步聆听感受。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夸奖表扬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 通过民歌《丢丢铜仔》的引入能更好地使学生通过歌唱的版本了解民族乐器二胡对乐曲的诠释。音乐情绪的展示和抒发。 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