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课《纸线绳小浮雕》 教学内容: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本课教学内容就选取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纸条、线、绳子等材料,在儿童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儿童运用这些质感不一、肌理有别的纸条、线、绳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平面的纸上进行材料的组合,粘贴成各种“小浮雕”的图形。 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小浮雕”表现的技巧难易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以线、绳子为儿童基础的表现材料,纸浮雕的表现形式为拓展内容,增设“走进民艺坊”和“生活中的设计”,让儿童在学会立体表现方法的同时,欣赏立体作品的能力也在一步步的增强。 学生情况: 低年级儿童对做做、贴贴往往很有兴趣,当材料从纸面上“浮起来”,这种制作的乐趣,使儿童有了成就感!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用心把握儿童的思维,关注儿童的动手能力,激发和鼓励儿童想象与创作,成就儿童立体表现的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儿童发现“平面”与“立体”的表现不同之处,体会“小浮雕”的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用纸、线、绳等材料,在纸面上尝试制作“小浮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儿童体会到构想与制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小浮雕”的造型特点,学会制作“小浮雕”。 教学难点:根据纸条、线、绳子的质感、肌理特征来激发儿童的不同构想。 教学方式、手段:游戏、示范、讨论思考法、讲演法。 教师准备:纸、线、绳等不同的材料若干,剪刀、胶。 学生准备:剪刀、胶,彩色纸、线、绳等不同的材料若干。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1. 【出示范作】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张特殊的画,摸一摸你觉得与一般的画有什么不同? (2———3名同学 )交流: A.画面凹凸起伏,可以触摸到。 B.它是用毛线绳粘贴而成。出示材料 2.师小结:对,这些形象是浮在纸面上的,这就是浮雕。(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刻) 3. 【课题】 我们就来学学做做“纸线绳小浮雕”。 二、深入: 1.【直观体会材质】小朋友,看看你们手上有许多的线,各种各样的线,用你们的小手摸一摸,感觉一样吗?想想看这些感觉能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交流:毛线软软的,像动物的皮毛;毛毛的像树干, 滑滑的…有粗有细… 2.【欣赏学生作品】 图1:鸵鸟———(学生作业)儿童巧妙地运用了毛线蓬松的质感,用盘线绕贴的方法,使小鸵鸟就从纸面上“浮起来了”。细细的棉线恰到好处地表现出鸵鸟的细脖和爪子,亮丽的白色花边线使画面有了跳跃感。 图2:大树———(学生作业)以橙色为主色调的各种废线绳紧密盘贴,使参天大树有了厚实的感觉,橙色与背景的蓝色底纸相衬,使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 图3:跳绳———(学生作业) 这幅作品哪些绳线是使用的最漂亮的?长绳由彩色的粗毛线,小姑娘的辫子用几根绳子编成,很有质感,小作者非常有创意。 图4:图案———(学生作业)巧用各种皱纹纸并搓成条,点、线、面的相结合组合成图案,不同的排列、不同色彩的搭配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 3. 【看视频】 看了这么多精彩的作品,你一定想知道怎样做的吧?请看视频,仔细观察她是按什么步骤做的?(2分钟) (学生交流,师出示步骤图板书要点。A.画底稿 B.贴外形 C.装饰细节) 4. 【学方法】老师要来考考你,你能看出图中的毛线是怎样排列的? (学生交流:卷———螺旋纹卷成圆形、方形、半圆形… 绕———线来来回回缠绕,连续不断 折———线排列成折线、波浪线…) 5. 【师示范】看老师一分钟变出一个花瓶 A.贴双面胶 首先用双面胶直接贴出花纹的外形。 B.用皱纹纸粘贴 然后把几根纸绳缠绕在一起贴出外形,用卷、绕、折的方法装饰花瓶的花纹。 三、 尝试1 毛线、绳子、小纸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