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779297

18画触觉 教案

日期:2025-10-2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57815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8画,触觉,教案
  • cover
《画触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课。《画触觉》一课内容虽然抽象,但它并不孤立存在。在编写过程中始终抓住了与学生切身感受联系的一条线:《画声音》、《画味觉、画嗅觉》、《画感觉》、《画触觉》、《画情绪》、《画性格》等,基本遵循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发展循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画声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觉的体验和描绘。他们的认知活动有如下特点: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逐渐发展。首先表现在感知觉的选择上,学生逐步学会了使自己的感知觉符合预定的学习目的。但在感知觉的持续性上,还不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的去感知和观察某一事物,所以教学手段的趣味性是开展教学的前提。课堂上由旧知引申到新知,拓展学生的感知觉的进一步认识。尤其是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协调,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使儿童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尚小,表现欲极强,心理感悟力易于表现,心理感悟力易于外现。鼓励孩子们自由大胆地绘画感觉是目标达成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体验到物体对人肌体的刺激而产生一种感知,这种感知通过线条、色点、色块、笔触表现出来。 2.初步体验感觉绘画,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感受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具准备: 教具:各种感觉物、大师的抽象作品。 学具:各种表面不同质地的东西,作画材料及工具。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绘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灵活有趣的触觉尝试和体验手段,使学生的联想外现成感觉绘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设疑,组织教学 1.出示两幅画:一幅具象的油画,梵高《夜晚露天咖啡座》;一幅抽象的作品),德库宁的? 通过比较、欣赏发表自己的观点,猜猜这幅画可能画的是什么? 2.过渡:老师不公布答案,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揭开谜团。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画的对比,让学生对抽象画产生兴趣,同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游戏导入,触摸体验 1.游戏:“摸一摸”。让学生用手触摸不同的物体,如:冷热水、石块、年糕、番瓜、毛绒玩具、苹果等,说出摸到物体产生的感觉,其他同学猜猜是什么物体。(师板书不同的触觉:冷、热、硬、粗糙等。) 2.教师引导,揭示课题:生活中,我们将看到的说为视觉,听到的称为听觉,那么触摸到的叫什么呢?(板书:触觉) (设计意图:采用游戏的形式,创设触觉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触觉,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尝试表现,体验感觉 1.看物体说触觉。(出示有代表性的不同触觉物品:如树皮、胶水、仙人球等实物或图片)师板书出不同的触觉。 (设计意图:看实物能够产生触觉联想,利用电子屏幕的互动性,让学生逐个欣赏表达。) 2.这些触觉可以感觉到,可以写出来,那可以用美术的语言表现出来吗?(板书:画)到底该怎么画呢?大家可以想想、说说、议论下。 3.首次作业尝试:用点、线条和颜色去尝试表现不同的触觉感受,(教师提示不同的点线面及色块) 4.展示学生尝试作业,从中找到个别现象,加以展开讨论。如:直线表示坚硬、光滑;折线表示粗糙和刺手;波浪线表示柔软和流畅。出示欣赏图片:蓝绿色调和红黄色调的景物,通过说感受发现色彩的感觉,如颜色中蓝、绿可以表示冰凉;红、黄、橙表示温暖和滚烫;黄灰、红、蓝表示麻、软等感觉。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习的难点,掌握了触觉的表现方法尤为重要。通过讨论———尝试———总结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出触觉的表达形式和表现语言,这样能够对点、线和色彩的表现产生更深的理解,为下一步的欣赏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