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门太守行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理解古诗,领会诗中的含义? 2.深入体会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自学自测】 知人论世:阅读《同步训练》“作者名片”“背景资料”相关部分。 朗读全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2)通读全诗,掌握重点字词含义。 3.整体感知: ?诗歌的中心主题是什么? 【自研自悟】 赏析首联和颔联妙处。 2.颈联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3.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自练自提】 阅读李贺的《马诗》,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诗中马的形象特征。(3分) 2.这首诗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诗鬼李贺,用生命写作第一人 唐德宗贞元六年,洛阳昌谷。 一破败贵族家中,正传来焦急的忙碌声和妇女痛苦呻吟,天微微亮,一声高昂的雄鸡声,打破云层,天下大白。伴随着雄鸡高鸣,一细小的婴儿声穿透云层,一代诗鬼李贺降临。 李贺父亲李晋肃,见儿子生的怪异,又体弱多病,特为他取名贺,字长吉,寓意长久、吉祥。据后人记载,李贺长相奇特,庞眉、高鼻、长手指。也就是说,他两条眉毛长成了一条直线,鼻子又高又大,手指又细又长,古人云,面带异象,必大吉大利之相。 李贺不知不觉间长大了,他打小就显漏出超乎常人的智慧。由于思想早熟,极少和同龄人玩耍,认字以后,更是每天窝在书房里,母亲怕他自闭,强行赶他出去玩,不想李贺跑到坟地去观摩墓碑,揣测墓碑行文。很难想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沉迷在阴森森的坟场中留恋忘返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小孩子读的书多,又记性好,总是会招人喜欢。李贺家门口不远,便是一驿馆,每天南来北往人士及多,驿馆长和李贺同姓,又加上李贺聪慧异常,便经常将李贺留在驿馆,给他讲故事。 偶尔一天,小小李贺居然做了一首诗,他一看大惊,这小小孩童,竟然做出诗来,意境和用词都还不错,便愈加爱惜。每当有过往官员住宿,他便讲此事,一来二去,李贺也有了不小的名气,神童之名不胫而走。 时文坛泰斗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开始还不大相信,便亲自来到昌谷,当他们见到这个自做老成的小神童时,在为他容貌感到奇特的同时,亦对他神童之名感到不可思议。遂出题,让七岁的李贺当着他俩面前作诗。李贺拿出笔墨纸研,略微思索,便提笔挥毫,写出大名鼎鼎的《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照耀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二人一见此诗,瞬间视李贺为天下奇才,文曲星投胎。至此,七岁的李贺名扬四海。 自从有了韩愈的夸奖,李贺声名大噪,自此以后,他愈发高傲,而求诗之人更是愈来愈多。他每天骑着驴到处乱转,后面跟着一小童子,背一破布囊,每当想到一句好诗或好的灵感,当即写下,随后投入布囊中,回去后再行整理,年复一年,那些名传千古的句子,大多都是这样呕心沥血而作出,李贺对文章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转眼,小神童长大了!家里替她娶了妻,又有文坛泰斗韩愈的支持,成家后,自当立业。 古时,立业首要考取功名。李贺也不例外,他信心满满地出发了。但天不随人愿,李贺父亲李晋肃却在此时过世,古时父母过世,当守孝三年,三年内不得考取功名。李贺伤心欲绝,加上体弱多病,居然在一夜间白了头。 本可早登科第,振其家声,但“年未弱冠”,即遭父丧。所以直到元和五年韩愈才与李贺书,劝其举进士。该年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房式主持,韩愈参与组织的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并一举获隽,年底即赴长安应进士举。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妒才者放出流言,谓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