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16808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6课《聆听 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281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6课
  • cover
欣赏《丢丢铜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欣赏《丢丢铜仔》 【教材分析】 《丢丢铜仔》选自《台湾情思—中央民族乐团—丝竹徽音》,是指挥家赵咏山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乐曲形式为二段式,简短生动,全曲充满律动的趣味。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丢丢铜仔》进一步感受台湾歌曲的风格,感受祖国和台湾的血脉情深。 二、在欣赏中分别感受两段旋律的不同情绪特点,并通过模唱旋律,加深理解和体会。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 三、初步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感受乐器的情绪和乐器特色,体会祖国统一的感情。 【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今天的音乐之旅,我们一起走进宝岛台湾东北部———美丽的宜兰地区去看一看。 2、从美丽的台湾风情导入歌曲的欣赏。 刚刚我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欣赏了一组宜兰的风光图片,这里的湛蓝的海水、茂密的树林、各种富有艺术气息的特色建筑,宜兰人民在这里安居乐业,来自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今天推荐一首宜兰的乐曲。 3、导入今日欣赏的乐曲《丢丢铜仔》,请同学们观察教材,你有哪些发现?或者有哪些想了解的? 请看教材,观察一分钟,你有哪些发现?有哪些想探究的内容? 二、欣赏歌曲 1、初次欣赏,感受歌曲情绪 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介绍乐曲背景 《丢丢铜仔》原为流传于宜兰及其附近地区的曲调,后来就以宜兰为名,称为“宜兰调”。最初表现的是:二百多年前,山路上交通不便,伐木者为了从北部山区的宜兰运送木材到台北盆地的淡水,便将木材绑成木排,放在河里顺水西行。在从淡水回家的路上,他们边走边唱,唱成了这首歌。歌中的‘丢丢铜’是象声字,模拟他们经过的山洞里滴水落地的声音。后来,火车从台北通到宜兰,运送木材再也不必经过河道的急流险滩了。 3、第二次聆听,听辨主奏乐器。 刚刚有同学发现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你能听出来是哪一种主奏乐器吗?你能试着演奏吗? 4、民族乐器的小游戏。出示几种乐器,进行听辨练习,并请学生完成归类。 5、第三次聆听(分段听), 师:乐曲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速度和节奏是怎样的?让我们跟着音乐画出旋律线。 6、认识倍高音。 观察歌谱———发现两个倍高音———出示电子键盘———找到这两个音———降调模唱———总结两段的区别。1段———活泼风趣 2段———舒展优美 7、第四遍听:明确乐曲的结构:A--B--A 8、学习民族管弦乐微课,了解民族管弦乐的相关知识、欣赏民族管弦乐作品。 三、拓展总结 1、《丢丢铜仔》宜兰通行火车后这首歌遂在流传中改成了一首表现孩子们迎接火车进山的欢快歌曲。歌词虽然完全改头换面,但是原来的轻快旋律和诙谐衬字依然保存了下来。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由丢丢铜仔改编的歌舞表演。 2、我们还学过哪些台湾的歌曲或乐曲呢?出示《摇船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等台湾歌曲。复习演唱《一只鸟仔》体会台湾民谣的趣味。 3、通过复习台湾歌曲,让同学体会祖国统一、血脉情深的感情。 4、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