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21519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秋词(其一)和夜雨寄北)导学案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125105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寄北,夜雨,其一,秋词,诵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秋词(其一) 刘禹锡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诗人,有“诗豪”之称,中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贬为朗州(今属湖南)司马。元和十年(815)召还,又贬连州刺史。晚为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禹锡在朗州,曾仿民歌为新词。有《刘宾客集》。 资料链接 《秋词》(其一)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写的,他虽被贬谪,但却不悲观消沉,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这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课文详解 古今对译 注释 秋词(其一) 自古 逢 秋 悲 寂寥,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 晴 空 一 鹤 排 云上, 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群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 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寂寥:冷清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开。 碧霄:蓝天。 名师点评 我国古代文学中,常将“秋”与“愁”等同起来。这首写秋的诗却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飞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 朗读节奏 观秋词(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名句赏析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