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26352

4.1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7张PPT)+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9429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论语,十二,课件,57张,PPT,练习
    4 《论语》十二章 课后篇一起巩固 随堂演练 一、夯实基础(20分)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B.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答案A 解析“知”同“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 B.克己复礼为仁 克:约束。 C.文胜质则史 史:失实。 D.可以群,可以怨 怨:怨恨。 答案B 解析A项,喻:知晓,明白。C项,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饰、浮夸的意思。D项,怨:指讽刺时政。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答案D 解析A项,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的地方。B项,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表示轻蔑的称呼。C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富而好礼者也    人而无信 B.君子喻于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其皆出于此乎 其“恕”乎 D.不以其道得之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答案C 解析A项,表并列关系;表假设关系,如果。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C项,均为表测度语气的副词,可译为“大概”。D项,代词,代指“富与贵”;助词,的。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 A.见贤思齐焉 B.就有道而正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答案C 解析A项,形容词作名词,贤人。B项,形容词作动词,匡正、端正。D项,名词作动词,事:侍奉。 6.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一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70字。(5分) (1)主题:? (2)开场白:? ? ? 参考答案(1)品味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 (2)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的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和《论语》对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文化。 解析本题的主题是经典或《论语》,根据此主题写出开场白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二、课内阅读(1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8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7.下面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这一章阐述了孔子“克己复礼为仁”的主张,儒家用之作为一种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 B.仁是儒家学说中含义非常广泛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而核心是指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仁”的主要方法。 C.“礼”,是包括了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长期形成、又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一整套的礼节仪式;人们相互之间表示尊敬谦让的言语或动作,也包括社会上通行的法纪、道德和礼貌。 D.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克己复礼为仁”,即: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谈到自己虽然不聪敏,但请老师让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答案D 解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解释有误,“请事斯语矣”是指“也要实践您这话”。 8.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参考答案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行动都能符合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