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829335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32+23张PPT2份打包)

日期:2024-05-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33749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节,溶液,形成,32+23,PPT2,打包
    (课件网)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新课导入 海水、河水、湖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呢?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呢? 进行新课 一、溶解的过程 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活动天地 3-1 思考: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想一想,这杯食盐溶液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一样咸?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1.什么是溶液?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组成 ≥1种 =1种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2.溶液有哪些特征? 均一性: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处完全一样(指密度、浓度、性质等)。 稳定性:溶液形成以后,条件不变,溶质、溶剂长期不分离。 均一性 稳定性 思考: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Na+和Cl- 扩散到水分子的间隔之中。 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从宏观组成的角度看: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而从微观构成的角度看溶液又由什么构成呢? 思考: 悬浊液: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泥土 振荡 静 置 特征:不稳定、不均一、混合物、静置有沉淀 如:血液、泥水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油 振荡 静 置 乳浊液的特征:不稳定、不均一、混合物、静置分层 如:油水混合物、石油原油、油漆、牛奶等 溶液与乳浊液、悬浊液的比较 溶液 乳浊液 悬浊液 溶解的物质 能溶于溶剂的气体、液体、固体 不溶于溶剂的液体 不溶于溶剂的固体 3.溶液的名称: 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如蔗糖的水溶液(简称:蔗糖溶液) 注:溶剂为水时,可以简称为某溶液。 4.溶液的颜色: 并不都是无色的。 注意: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溶液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 4.溶液不一定是液体,有气态的气溶胶,如火山喷发的烟尘、被风吹起的土壤微粒等;固态的固溶胶如有珍珠(液、固)、泡沫塑料(气、固)、合金(固、固)和有色玻璃(固、固)烟水晶等。 讨论:怎样确定溶液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 溶液 溶剂 溶质 在有水的溶液中 在没有水的溶液中 气体-液体混合 固体-液体混合 液体-液体混合 水 其他物质 液体 气体 液体 固体 量多的液体 量少的液体 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 3-1 物质溶解时温度的变化 实验用品: 小烧杯2只、温度计、玻璃棒;氢氧化钠、硝酸铵。 提出问题: 物质溶解过程中是否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呢?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 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 T1=_____℃ 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 T2=_____℃ 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 T3=_____℃ 实验结论: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升高,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降低, 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基本不变。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硝酸铵) (食盐、蔗糖) 溶解过程中的两种变化 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若Q吸<Q放,则溶液温度升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